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公文写作网报告总结计划工作汇报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12-20 22:37:03  浏览次数:819次  栏目:工作汇报

标签: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ppt,工作汇报材料,http://www.170xue.com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http://www.170xue.com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依靠专业优势来发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利用药理实验室创建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00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建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201x年为止先后创建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

www.170xue.com
校后厂、岗位试就业与岗前实训一体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制药类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顶岗实训,可以受到制药技术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活动。他们与技术员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以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药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完全达到上岗工作的要求。
为非药类专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的校办产业,从建立之日起,一直承担着接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可以受到经营管理工作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例如,1999年初,校办药厂接纳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学生以业务员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营销活动,他们与老业务员一起深入目标市场,在其指导下,独立承办产品营销业务。既使学生掌握了推销技能技巧,又促进了企业销售。在为时四个月的实习中,该班学生共为企业实现销售额 www.170xue.com
50多万元。每名学生实习结束时都结合实际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并得到了一定数量销售提成奖金,创造了产教结合、经济效益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的范例。
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基地。学校30岁以上的制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办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经历。这种参与,一方面有益于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益于校办企业借助教师们的知识优势,较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教之间相得益彰。
(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路。结合产业办专业,利用产业安排学生就业,以出口拉动入口,是我院办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学院已于北京双鹤集团总部签订了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协议。双鹤集团总部投资1000万元,与学校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为遍布大江南北的双鹤药业集团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培养高质量的高等应用性制药技术、企业管理和药品营销人才,使我院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双鹤集团所属的23个子公司中选择就业岗位。以该种模式推动职业学院建设,既能够满足我省北药开发战略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要,又可以为我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实践证明,产教结合、实业兴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产教结合的成功,昭示了一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一所能办出知名企业的学校,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与企业结合是保证办学特色的又一重要条件,因此,不断加强合作,先后在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绿色食品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形成了特殊的“产学合作、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学院与北京双鹤药业集团、多多集团晨星药业公司、牡丹江三阳药业公司、牡丹江市友博药业集团、黑宝药业集团、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公司、桂林旅游总公司、上岛咖啡集团、黑龙江省响水米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培养特色人才。学院以企业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外基地,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与实际顶岗训练,使学生在没有出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也了解了企业情况、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实现了“零适应期”教学和“零距离”就业。学院与多家旅游公司开展了“订单式”合作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增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手段。因而,学校自1998年开始着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院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152站”、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考试站、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15025站,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批准我院设立ISO内审员考试站及黑龙江拾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等,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考试,取得国家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至少开设了一门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特色高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产学合作没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合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若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层面上,不能深化产学结合内涵,就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特色。学校要通过产学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常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要建立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即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从社会、行业、

www.170xue.com
学院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