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三学习中考试题2017年卢湾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7年卢湾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12-20 22:59:14  浏览次数:657次  栏目:中考试题

标签:中考试题大全,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170xue.com 2017年卢湾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16.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第③段横线处(3分)

  发展快让人骄傲,其也应引起重视。

  A.固然然而隐患B.应该然而效益

  C.或许但是作用D.不但而且效果

  17.第③段画直线句运用和的说明方法,作用是:。(6分)

  1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画浪线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慢城”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B.第⑤段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速度快并不一定能达成目标、取得效益。

  C.⑥、⑦两段通过列举事例证明了“慢”是一种最理想的人生境界。

  D.题目“城市呀你慢些走”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智的期待。

  19.[相关链接一]“慢城”的发展让人们逐渐懂得保持地方传统就是保持家园之根,而生命的自由欢乐远胜于金银缁珠。如今,“慢城”运动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德国、英国和其他北欧国家的小城纷纷效仿。这些城市在保持地方特色、延续其特有的城市肌理、保护本土手工业、文化和传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关链接二] 手工兔子灯——怀念老民俗的味道

  元宵前夕,上海豫园成了人海灯海。各类塑料兔子灯有色有声,会动会唱,但最受青睐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手工兔子灯。方浜中路上一家专卖手工兔子灯的小店在网上每天能售出上百只灯。手工兔子灯文化内涵丰富,是特有的中国元素,也是元宵的象征。它的走俏折射出传统民俗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人们对“慢生活”的新追求。

  上述相关链接让我们对“慢城”和“慢生活”有了更多了解,“相关链接二”更是从一个小角度表现了上海的文化。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上海达到了慢城评选的各项指标,决定参加“慢城”评选,需要设计一个能表现城市文化、传统或手工业特色的宣传广告。请你填写下列表格,完成广告设计方案(链接材料中已有的内容不可用)。(9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7分)

  一起去看(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跟父亲说:“还记我们的仇呢,那回不让他去电影院看《望乡》。”父亲说:“演日本妓女的故事,他看合适吗?”母亲说:“后来他不还是跟同学一起去看了。谁让中国看电影不分级呢。能买上票他就能看。”停了停又说:“后来我问他,他说,妈,我能看懂。他白我一眼,说,爸跟你就以为我要看那几个黄镜头。他后来不是又去看了《沙器》?”父亲说:“他了得了!《沙器》讲的是儿子杀老子的故事!”停了停又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⑧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有删改)

  20.文中,父子俩有过多次看球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变化。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父子俩关系变化的过程。(6分)

  ⑴;⑵;⑶父子互邀同去看球,但各有己见;⑷。

  21.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请简析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感受。(4分)

  答:

  22.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起去看》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能够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得体谅和尊重的成长过程。

  B.《一起去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

  C.《一起去看》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

  D.《一起去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主要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23.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作用显著、意蕴丰富。请简析这一题目的作用和含义。(6分)

  答:⑴作用:;⑵含义:。

  24.第④段中,父亲从球场回来后大嚷:“我输了!”甚至还想要冲进儿子房间和儿子算账。请你根据上下文,合理发挥想象,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5.孩子的天空下,有欢乐,也有烦恼;孩子的天空下,有好奇,也有想象;孩子的天空下,有探索,也有思考……

  请以“孩子的天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

  卢湾区2011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㈠(18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⒈水光潋滟晴方好⒉潦倒新停浊酒杯⒊沉舟侧畔千帆过

  ⒋此情无计可消除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⒍叫嚣乎东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年卢湾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