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860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http://www.170xue.com

  ⑾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哑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

  ⑿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7.文章开头用了对比的手法,作用是。(2分)

  8.文章第⑥段重在写什么?请说明理由。 (3分)

  9.文章第⑦段中“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其“妙”处表现在(3分)

  10. 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

  A.第④段把绿苔比喻成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新鲜独特,又与文章内容非常融合。

  B.第⑤段中写“端着碗,站着吃的,只有我一人”,强调“我”与村人的文化上的隔膜。

  C.第⑧段中写台阶下的蛐蛐声,不是聒噪,而转换成一种诗意的描写,平添几分文学味。

  D.文章最后一段点题。“静虚”即是安静虚无之意,耐人寻味。

  E.文章写了很多村居生活。多用白描手法,朴实自然,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

  F.本文所表达的生活理想跟陶渊明田园作品所表达的生活理想有相通之处。

  11.纵观全文,概括村人所具有的特征(3分)

  12.第③段中写道:“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4分)

www.170xue.com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2)白云回望合,    。(王维《终南山》)

  (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

  (6)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花有重开日,    。(关汉卿《窦娥冤》)

  (8)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婴《韩诗外传》)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4.高中语文教材中《    》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    (2分)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16.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房晖远

  ①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①,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③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②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④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注]①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②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www.170xue.com

  17.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兼图纬( )    ⑵会上国子生通一经者(  )

  ⑶祭酒元善问之( ) ⑷钟鼓之(  )

  18.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辄始末诵之太常卿牛弘每称五经库

  B.祭酒令晖远考定之送之至湖口,得观所谓石钟者

  C.远方负笈从者所以久不决也。

  D.并悉荐举,将擢用此即王者房中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20.文中第②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2分)

  21.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③段的故事内容。(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木假山记

  苏洵

  ①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②,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③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③,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选自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注]①孽:嫩芽,②濆(fén):水边高地。③踞肆:踞,同“倨”,指神态高傲舒展。

www.170xue.com

  22.第①段“最幸者”“不幸者”分别指什么?(2分)

  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 第③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作者说经历风雨侵蚀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脱被樵夫砍伐厄运的树木十分少见。

  B.第②段末尾感叹“其理似不偶然”,表达了作者对造成树木种种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发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强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树的生长写到木假山的特征,转合自如,最后以三个感叹号收束,引人深思。

  26.指出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概括全文主旨。(3分)

  二、写作(70分)

  27.作文

  学习书法,须认识“三人”“、明白“三法”“。三人者,古人,今人,本人也;三法者,学法,化法、想法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