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254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2013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预测试题(1)·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山水画发展的部分。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这些观念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画家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收束,由心主宰画面中天地间万物。禅宗对有限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的体验,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

  (摘编自周小平《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www.170xue.com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山水画的特征,也是其创作前提。

  B.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对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最基本的文字表述,该哲学是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

  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这是“以形媚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D.在禅宗的影响下,画家们作画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在整个作画过程中,由心主宰画面中的天地万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画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决定了它不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

  B.因为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兼融两种哲学思想之长,同时禅对人生及宇宙是直觉体验,所以比道家略高一筹。

  C.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D.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对山水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禅宗更将其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是因为西方山水艺术的出现远远先于中国的山水画,但后来被扼杀、中断了。

  B.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是需要使主客体完全融合。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主要从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中转化而来。

  C.“禅”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象征着绝对的自由,这一点与道家思想有所契合。

  D.唯有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能够使“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得以实现,这使中国的山水画在空间艺术表现上无法超越。

  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该哲学是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以偏概全。原文说“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包括”一词说明“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是山水画出现的前提之一。

  2.D

  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B项,“兼融两种哲学思想之长”无中生有,同时“比道家略高一筹”属于断章取义;C项,原文“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这里扩大了“画家”的范围。

  3.C

  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原文“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主要精神”不等于“主要”发展来源;D项,“这使中国的山水画在空间艺术表现上无法超越”,原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www.170xue.com

  【语文】高考预测试题(2)·选择问答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

  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农隙自诣吏 隙:空闲。  B.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 籍:户籍。

  C.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 简:选择、选拔。  D.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课:考核。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   )(3分)

[1] [2] [3]  下一页

,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