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2017福建漳州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2017福建漳州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684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2017福建漳州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2013福建漳州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⑴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⑶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⑹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

www.170xue.com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  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8.简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分)

  (1)“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国演义》) 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复活》)

  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马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www.170xue.com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1) 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1] [2] [3] [4]  下一页

,2017福建漳州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