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400次 栏目:高考备考
E.《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相同。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23.简答题。(10分)
(1)“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潜台词反映了哈姆莱特面对黑暗现实时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4分)
(2)“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该诗讲的是西晋灭东吴旧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三家归晋”的主要情节。(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对我国文化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压力面前,一部分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文化自卑感;而另一部分国人则不敢直面竞争,产生了唯我独尊的盲目自大心理。自卑与自大,实际上都是文化软骨病的表现。重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竞争实力,是给文化补钙的最好办法。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线,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不少文化工作者未能与时俱进,其文化观、艺术观、价值观、审美观都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文化作品脱离社会实际,难以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自信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品牌将成为文化产业赖以快速发展的动力。而我国文化产业其发展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的转轨过程中;缺乏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文化包装、推广、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难以形成自主品牌,导致我国文化既缺乏高端创新,又缺乏完美的营销系统,沦为发达国家文化品牌的打工仔。
一个强大而自信的民族文化,必然具有强大的普世性和征服力,必然能够赢得世界多数民族的认可与尊重,必然能够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故此,必须重视文化贸易,大力提升出口份额,不断占领国际文化市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从而重建自信。
24.文中“文化软骨病”的含义具体指什么?(3分)
25.我国目前文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请作简要概括。(6分)
26.你认为如何重建我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竞争实力?(6分)
www.170xue.com【参考答案及解析】
1、【命题意图】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 lòng /nòng,yàng/ yáng,zā/ zhā,guàn;B. chuàng/chuāng,cuán / zǎn /,
gé káng/gāng;C. bǔ / fǔ,jī /chái,biào/biāo,yāng/ yàng;D. làng /láng,pí/pī,
zhá/dān,pí/bì。
2、【命题意图】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项,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非为。B.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彻底,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这里用的是第二个意思。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D.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3、【命题意图】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参考答案】李商隐 雨意象 伤痕残根 心理治愈(4分,每个1分)
【解题思路】通读这段文字,你很快就会发现它只有两句话完全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句,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的诗歌喜欢运用雨意象。第二句话,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自我心理治愈的伤痛还留下了伤痕残根,而雨勾起了他的伤痕残根。这样思考以后,关键词基本上就呼之欲出了。
4.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新闻点评。新闻点评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题型。
【参考答案】示例: 他们的这种行为没有遵守公序良俗,是建立在让别人恐惧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应该提倡。
【解题思路】认真阅读新闻,把握内容要旨。阅读新闻时,要弄清主要事实,把握中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依据,一语中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命题意图】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干:求谒
6. 【命题意图】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①指的是他回避亲嫌;②指的是他为人正直,喜欢据理力争;④不是他所做的事情。
7. 【命题意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是皇上下诏叫张保雍去凤翔,而寇莱公上奏请求将其留下。
8. 【命题意图】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参考答案】(1)(府君)唯独抓住这四个士兵拷打,快速作出诬告的状词,并且在两营中公布来使他们安定。
(2)欧阳颖残暴,又想要(用此)来资助他的反叛的图谋,派人审查这件事,因为犯了盗窃罪要被处死的有十八人。
(3)骆与京比欧阳颖还要残暴,百姓不敢争是非对错。
【解题思路】(1)得分点“掠”、“趋”、“徇”的翻译;
(2)“资”、“按”、“坐”的翻译,并注意语句通顺;
(3) “甚”、“曲直”的翻译,注意语句通顺。
www.170xue.com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参考答案】中国人遇事忍耐是文化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它的形成既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又与中国家庭在制度、社会制度有关,是整个民族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
【解题思路】先筛选出文中与题干关系密切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是解答此题的基本步骤。关键语句是第一段最后一句,结合全文加以梳理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6.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的是查对论证方法的辨别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将中国式的“忍耐”与西方人的“忍耐”作对比,证明中国人遇事过于忍耐。用景泰蓝比喻中国人的“忍”,证明中国人“忍”的出名。引用谚语证明“忍”在中国人意识中作为重要美德出现。
【解题思路】第二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将中国人的“忍耐”与西方人的“忍耐”作对比,用比喻论证证明中国人的“忍”出名,引用论证证明“忍”在中国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17.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参考答案】优点:使整个民族易于适应周围环境,有利于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缺点:过于忍耐,对罪恶和病态的容忍,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了个人的价值。
【解题思路】作答此题,需关注关键语抓住“忍耐的品质就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等,稍加分析概况即可得出答案。注意要点要全面。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以时事热点为材料的命题作文,此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当前社会生活,并能对热点事件进行冷静思考、辩证思考。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应力求深刻、具体,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泛泛而谈。题目是“走进诺贝尔奖”,说的是“走进”,而不是“走近”,“走进”是深入事物内部,是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考生要把感悟、体验、思考写出来。“诺贝尔奖”可以是实际的诺奖,也可以虚指最高水平、最高荣誉。考生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诺贝尔奖梦,可以写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还可以写具备诺贝尔奖的实力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获奖的人和事,当然,还可以写诺贝尔奖本身的故事。写议论文,可以对“莫言热”、诺奖情结等进行理性思考,也可以对诺奖评选的公平性进行评论,还可以联系“钱学森之问”谈人才的培养。
语文Ⅱ(附加题)
19、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20、《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江苏2017高三统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