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安徽合肥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安徽合肥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178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安徽合肥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D、目前,被称作“中国结”的巨型立交己经崭露头角,只等拆除围挡,即可马上通车,之后徽高架很快将启动龙川路下穿通道工程。

  17、下列各句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要小看一副副春联,眼前这些春色跳跃的大红门对子,展示的不仅是中国诗歌传统的魅力,而且凸现汉字书法艺术的神韵。

  B、合肥将大力发展公交,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加大对“黑头车”的查处,从而压缩“黑头车”的生存空间。

  C、姆贝基高度重视缩小贫富差距,在任期间曾推出“使命”社会计划,聚焦于为每位弱势群体提供教育、食品和医疗等方而服务。

  D、在验收结果通报会现场,袁隆平院士又一次郑重地表达了力争在90岁以前实现水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新目标的坚定决心。

  18、“正能量”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仿照示例分别,用一个短语置换(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示例)多年来,《新安晚报》见证着安徽的改革与发展,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赢得了社会广泛尊重和赞誉。(健康积极的信念)

  (1)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政府要向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力争难有所助,解决民生问题,促社会和谐发展。( )

  (2)李娜微笑着带伤作战的形象长久地留在球迷心中,她用正能量征服了世界,成为中国网坛的巾帼英雄。( )

  (3)《我是歌手》给明星大腕们的巨大压力,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点燃了他们的正能量,演绎了生命的

  精彩。( )

  1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五句话分别概括研究皖江文化的五个角度。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准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研究皖江文化,角度很多。皖江文化应覆盖整个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它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皖江文化有很多特点,如: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辐射面广。皖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在逐步吸收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皖江文化、徽文化、淮河文化是安徽省最重要的三个地区文化,比较这三种文化的异同之处,要有宏观、整体、全面的思考。皖江地区受吴越文化、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要比较皖江文化中哪些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哪些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答:

  20、近期,一场通过网络发起的旨在倡导节约粮食、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引发热议。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列图表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每句话不超过25个字)(4分)

  ⑴ ⑵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2年5月,在南京街头一家快餐店门口,南京大学的一个美国留学生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场景温馨有爱。他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不能在宏观的大问题上出力,至少能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举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但有人说,这只是一颗悲悯之心对陌生弱势者朴素的关怀,是人与人之间举手之劳的相互关爱,而不必冠以“感动”、“敬佩”、“最美”等等道德的过度阐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www.170xue.com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C 2、D 3、C

  二、(33分)

  4、C 5、C 6、B

  7、(10分)

  ⑴(5分)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最好,到花下饮一瓯清茶。

  ⑵(5分)如果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色吧?

  8(4分)颔联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薄暮中远山显得端庄稳重;清秋中,高柳显得怯弱惊惧。(2分)写出了远山和高柳的情态,为全诗渲染了一种凄清 氛围(1分)

  9(4分)羁旅中的凄凉孤独寂寞和对世态的感慨,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所怀念事物都已消逝之后的无奈与释然。

  10、(6分)

  甲: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

  ⑵塞上风云接地阴;

  ⑶丛菊两开他日泪;

  ⑷孤舟一系故园心;

  ⑸寒衣处处催刀尺;

  ⑹白帝城高急暮砧;

  乙:

  ⑴驽马十驾;

  ⑵责臣逋慢;

  ⑶开荒南野际;

  ⑷幽咽泉流冰下难;

  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⑹愠英雄泪;

  三、(24分)

  11、(6分)

  ⑴以跟随日者登上城头,寻觅李广碑石入手,迅速切入主题;

  ⑵以日者的叙述再现李广之死的整个过程,紧扣主题,层层展开;

  ⑶以“我”的议论和幻想收尾,深化和升华文章的主题。

www.170xue.com

  12、(4分)

  功勋卓著,命运不济,智勇双全,忧国忧民,善于反省,坚守名节。

  13、(6分)

  ⑴交代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李广的悲剧命运渲染悲凉沉重的气氛;

  ⑵衬托李广悲凉的心理感受;

  ⑶烘托李广悲剧命运,象征李广高洁的人格。

  14、(8分)

  ⑴(4分)“网”指的是日者口中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而“弦”外之音指的是李广面对悲剧性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人格力量。

  ⑵(4分)

  示例一:“我”没有否定。“那一座”“ 城”虽然“孤独”、“ 陈旧”,但是它象征的抗击强敌、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必将在新的时代,新的现实中得到新生。

  示例二:“我” 否定了。“那一座”“城”陈指的是李广,他最终被命运压倒,成为悲剧性的人物;而“我”所追求的是永远带着梦想和希望,直面自身坎坷命运,坚强乐观的迎接生活挑战的精神。

  示例三:“我”肯定了“那一座”“城”的伟大,但否定了它的“孤独”、“ 陈旧”。李广的勇猛顽强、坚守名节以及爱国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能受天磨为铁汉”,所以应笑对人生,豁达一些。

  示例四:“我”的用意不在于肯定或否定。“我”对“那一座”“ 城”,更多的是充满一种怜惜悲悯之情,用意在于呼唤人们宽恕对待英雄人物,从而能够在现实中让更多优秀的人筑起一座座能够直面现实、充满希望的新城。

  四、(24分)

  15、B 16、A 17、D

  18、(6分)

  ⑴帮扶关爱的温情;

  ⑵乐观顽强的作风;

  ⑶昂扬拼搏的激情;

  19、(5分)

  ⑴皖江文化的范畴;

  ⑵皖江文化的特点;

  ⑶皖江文化的成因(“皖江文化的发展”亦可);

  ⑷与徽文化、淮河文化比较;

  ⑸与吴越文化、楚文化比较。

  20、(4分)

  ⑴媒体对“光盘行动” ;

  ⑵大多网友对“光盘行动”际遇支持;

  五、(60分)

  21、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上一页  [1] [2] [3] 

,安徽合肥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