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2017届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2017届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351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2017届高三语文期末试题,http://www.170xue.com

  C.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善,富有人情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www.170xue.com

  阅读《师说》中的选段,回答28—32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风尚

  B.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C.小学而大遗遗:赠送

  D.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2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3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3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6)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劝学》)

  (9)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三、作文(50分)

  以“比”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上一页  [1] [2] [3] 

,2017届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