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3:02 浏览次数:582次 栏目:高考备考
2013北京西城区高考文综一模测试
本试卷共13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国务院决定2013~2015年全面开展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普查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天津、新疆等地为首批普查试点区。根据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这次普查
A.主要运用GPS技术对地物进行动态监测 B.数据可用于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的研究
C.天津市应重点普查水土流失和城市交通状况
D.新疆应重点普查矿产资源和人口容量状况
2. 2013年2月中旬,普查专家飞往乌鲁木齐(44°N,88°E)做前期调研,于北京时间
12:50抵达。读图1“乌鲁木齐不同日期太阳升落路线、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示意图”,专家抵达乌鲁木齐时当地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3~5题。
3.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 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 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 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4. 该景观位于
A. 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 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D. 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5.该景观因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掌而得名。游客去该景点旅游
A. 需要选择特定的季节 B. 应精选观赏位置和角度
C. 发现沿途植被稀少 D. 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PM2.5因直径微小又称“可入肺颗粒”。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达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为空气严重污染。根据图文资料回答6、7题。
6. 图示时期,北京的气象条件为
A. 冷锋过境,西北风较强
B. 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
C. 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增加
D. 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
7. 在图示区域,对PM2.5实时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
A. 燃煤供暖
B. 机动车尾气排放
C. 工业废气排放
D. 建筑工地扬尘
www.170xue.com图4是我国某城市聚落(25°N,121.5°E)分布变化的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聚落及其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聚落坐落在河流三角洲平原上
B. 秋冬季易遭受低温冻害及风暴潮危害
C. 1988年至2000年间城市用地增幅明显
D. 河流的灌溉功能减弱而景观功能加强
9.读图判断1959年至2000年间,该地区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①拓宽、疏浚河道 ②河道裁弯取直 ③退耕还林 ④建生态保护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图5是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11.据图分析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侵蚀严重促使该区调整农业结构
12.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
A.参知政事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处
13.以下经济现象,出现最早的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C.“依四川法造交子,与现缗并行。”
D.“时商贾至京师……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14.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2017北京西城区高考文综一模测试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