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

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312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海子——诗歌烈士

  陈东东

  海子曾写过一首有关法国天才诗人、通灵者兰波的短诗,题目叫《诗歌烈士》。在今天,当我们谈论海子时,我们有理由用对兰波的敬意来称呼海子自己。说海子是一个“诗歌烈士”,这当然跟他年轻的死亡,以及他所选择的死亡方式有关,因为那次死亡对海子和他的诗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超越。骆一禾以一个比喻来论说海子。骆一禾写道:海子的生涯“等于亚瑟王传奇中最辉煌的取圣杯的年轻骑士,这个年轻人专为获得圣杯而骤现,惟他青春的手可拿下圣杯,圣杯在手便骤然死去,一生便告完结。”这就是说,跟大多数死得太晚和死得太早的人不同,海子正死得其时。

  一九八九年二月,海子自杀前一个月,他谈到对自己和诗歌的希望。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的诗,正是他所希望的越来越趋向行动的诗,而他的诗歌行动,则以青春生命为手段和代价。他的诗歌走向导致了他的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黄昏,——这次自杀作为一项最后,也是最初的行动,又反过来成为海子诗歌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好友,诗人西川谈到海子之死时说,海子是“头脑十分清楚地自杀的”。他死时身上还留着一封遗书。这最后一封遗书推翻了前三封,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此前一天他已没吃什么东西,胃里只有两只桔子。从现场发现了一个他的书包,里面装着四只桔子和四本书。四本书是: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本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一本《康拉德小说选》和一本《圣经》。”西川又告诉我们,海子是把他在昌平的住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到山海关去赴死的。

  海子是在那些被称为天才的诗人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他称他所热爱的诗人为“王子·太阳神之子”。海子说他所敬佩的王子的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马洛、韩波从才华上,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学的呈现、不同的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诗歌王子,太阳王子。

  这个诗歌王子的存在,是继人类集体宗教创作时代之后,更为辉煌的天才存在。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是个体生命和才华的命运。海子发愿道:“但丁啊,总有一天,我要象你抛开维吉尔那样抛开你的陪伴。”他预感并且欣喜“当代诗学中的元素倾向与艺术家集团行动集体创造的倾向和人类早期的集体回忆或造型相吻合”,海子问:“人类经过了个人巨匠的创作之手后,是否又会在二十世纪以后重回集体创造?!”

  骆一禾指出:“海子是从激情的道路突入史实型作品的诗人。”这表明,作为生命,海子渴望的是燃烧和爆炸;作为英雄,海子渴望的是伟大和永恒;而作为一个贡献给诗歌的人,海子渴望的是投入到象金字塔那样浩大的真正的史诗中去。

  海子的短诗从神秘到真理,从美丽到朴素,从复杂到单一,从激情到元素,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已经涨破了诗歌的外壳。海子的死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反命运。他用他自己独创的诗歌走向代替了宿命,去完成他所相信的美的庆典。他的诗人生涯就象是夸父与太阳竞走。他的死亡是因为这样一个灿烂的事实,他进入了太阳,并且,他给我们一大片浓荫的桃林。

  我们可以说海子是死于不可能的伟大梦想。但是他的死提醒我们抬眼去看见曙光,令我们在这个世纪末重新思考新诗歌的远景。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子就更是一个“诗歌烈士”。(有删改)

www.170xue.com

  (4)【参考答案示例】一个诗人的使命固然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来,但海子却是将他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奉献给了诗歌,他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可在他所处的时代却难以实现,他的的确确是死在不可能的伟大梦想,死于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因此也应该得到世人以至后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13【答案】B

  【解析】A: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舍弃,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B: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C: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使用对象错误;D: 响遏行云:遏,阻止。形容歌声、乐声悠扬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的云彩也被制止住了。用错语境。

  14【答案】B

  【解析】 A. “结构”和“提高”不能够搭配;C.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D. “爆满” 与80%以上相矛盾。

  15. C.全段话围绕中心话题“改革的攻坚阶段”展开,从“政治体制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取得的成果”和“新产生的问题”,结论是: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条理逻辑非常鲜明清晰。

  (原文: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16.(1)孔子话的大意是,我编写的这部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只有《春秋》这部著作来佐证了。“那些理解我的苦心孤诣的人,大概只有《春秋》了吧?那些指责我的人,大概也只有《春秋》了吧?”(意思对即可)(2分)

  (2)温总理的话:我做的这些事,别人(后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持做下去!我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资料】

  ①《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无论人们对“知我”、“罪我”的含义有着怎样的不同解释,有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孔子作《春秋》,一方面力图借历史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后世能通过历史叙事来认识自己,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价值。——郭英德《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

  ②明朝名相张居正当年孤身一人誓把改革推行到底的时候曾经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在穷尽余生编订了《张太岳集》之后也说:“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

  17.【答案】示例:美丽纤细之手成为爱的化身,它接住的是孩子,托起的是生命,是希望,是未来。

  【解析】撰写的文字,内容上,切合雕塑内容,或颂扬,或富于哲理;形式上,符合题目的修辞、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18.作文(6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思路解析】气球上哪位科学家对人类最重要?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我们习惯于两权相害取其轻,也喜欢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站在道德的高点。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甚至没搞清本质是什么。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给我们以足够的提醒: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比钻牛角尖更能获得良好的成功。任何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能真正切合该问题所需求的,而非惑于问题本身的盲目探讨。

上一页  [1] [2] [3] 

,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