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二)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二)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713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二),http://www.170xue.com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8.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9.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www.170xue.com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姬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说,脱口成秀。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失语!

www.170xue.com

  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那一刻我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有删改)

www.170xue.com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有关茶村的一段景物描写,再现了山区茶村青翠多姿的自然美景,也为徐阿婆的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塑造工作组长与副县长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表明社会在整体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阴影。

  D.小说中徐阿婆的故事全都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

  E.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

  (2)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多次写到“我失语”,“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的形象,联想到了“朝圣者”与“独行侠”。对此,有人认为自然合理,也有人认为矫情做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树人立学毕生事

  自章氏国学讲习会首执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岗位,转徙数省,最终反哺故土,在山西大学任教长达半个世纪。奠中先生曾云:“由于我是研究所谓‘国学’的,文、史、哲不分而以‘小学’为基础,所以在各大学教书,面相当宽。所开课程不下十余门,多因教学需要,而非出于泛爱。”限于当时的条件,师资匮乏,奠中先生常是一身多任,从不言困难;额外的政治任务、社会工作,从不推辞。在奠中先生心中,培养学生是第一位,个人出成果则在其次。1978年平反后,本来完全可以完成一些学术上的宏伟计划,本可为自己学术上的地位名望谢绝社会邀请,闭门著书。但面对培养学生的教学任务,他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坐下来。太炎先生之师俞樾,曾以“曲园”命其所居,奠中先生后门亦有一块弯曲草地,遂取名为“亦曲园”,并有《小园》诗自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二)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