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274次 栏目:高考备考
(13)悲观者说,每活一天就是又向死亡靠近一步。那时因为他紧盯着死亡,即使年纪轻轻也会步履沉重。
(14)中国人所有的陋习,差不多都被柏杨骂过,柏杨戏说他走路,一向两眼看地,瞧见一块钱,立刻一个箭步,抓在手里,死也不放。这种玩笑话,大概也是讽刺某些中国人的。
(15)读书是间接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了解人生。
(16)有一首诗,写得很有意思:
当我的左脚
踩住
鞋带
我的身体
就倾斜了
原来
把自己绊倒
现代人的通病是忽视了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身的浮躁,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
(17)现代人的另一个通病是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其实达官贵人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人生的终点站都不是一样吗?杭州的一家寺庙中有副门联,读之让人回味良久: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名乎利乎,坐坐再去。美学家朱光潜也曾提醒世人:‘慢慢走啊,欣赏”,短短六个字,惊醒了不少人生旅途中的跋涉者。
(18)台湾作家张文亮就是一位,他写过一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说上帝给他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慢吞吞地让他烦恼不已,但同时让他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见到了满天星斗,他恍然发觉自己错了,不是上帝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而是上帝叫 。
19章告诉我们,陷人名利的滚滚红尘之人,放轻放慢人生的脚步,会发现享受过程的滋味其实很美。
6.在文章第(8)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人名 (1分)
7. “用双腿丈量思想”在文中指(2分)
8.在(18)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9.下面不符文章的观点的两项是:( ) ( ) (6分)
A.思想家在行走中得到启发。
B.文人的“行走方式”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命运的不同。
C.走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性格。
D.路途中有坎坷,但我们必须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E.走路的时候把我们绊倒的往往是一根鞋带。
F.慢慢走,不要忽略身边美丽的景致。 .
10.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作者从“行”的角度入题,独特而又富有形象性。
B.文章旁征博引,思路开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C.整篇文章注重起承转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D.文章的语言以白描见长,朴素而令人回味。
E.文章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文章的观点更鲜明。
F.文章多用抒情笔墨,渲染了气氛,感染了读者。
11.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选择适当的标题。(2分)
A.文人之行 B.文人之醒
C.慢慢行,欣赏啊 D.行百里路
12.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来印证第(11段中“鲁迅在披荆斩棘中开辟自己的路"这句话。(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 ,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3)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4)此地有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5)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6)以谘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7)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
(8)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4__16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4.上面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
15.体会首联中的“尽”、“赊”两字,说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16.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蕴藉。结合颈联,说明诗歌的这个特征。(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一21题。(16分) ,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田单复齐国,信陵君败秦兵,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溶平吴,谢安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篡,或至杀身。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营营青蝇,亦可畏哉!
1 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l)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 (2)异上书谢
(3)率为谮人所憝 (4)率为谮人所基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刚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 率为谮人所悬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
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南面而王耳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2)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
20. “燕昭汉光武之明” 句中的 “明”, 表现在(2分)
21.文章主要运用充分的——论证和鲜明的——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竹间记
明陈谟
嘉植之类,其清者三,日竹、日梅、日松而已。 之清以直气, 之清以雅韵,而 兼之,有直气而无其偃蹇,有雅韵而无其娟妍者也。故竹之间,尤至清所在,而君子尚之。然而日至乎其间者寡矣。不日至乎其间,而以号于众曰友竹。友竹者,是友其外也,名也,与竹而二,竹莫之爱也。必常处于其间,然后竹与我莫逆斯心也,非名也,而我与竹一矣。晋、唐来友竹者是不一二止,吾独取王子猷焉。子猷所居所至,母论淹日月久近,即命种竹。或怪之,则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是斯须颠沛,不离其间也。或植嘉竹,则未问主人,径造竹所,是心乎其间而忘乎其外也。古今贤达高致,尚有若此者哉!闻子猷之风而兴者,吾得王简夫氏。其为己,处官有直气无偃蹇,有雅韵无娟妍。凡比德于此君者,实盛似子猷无地无竹,无时不在竹间,而简夫如之又甚称。吾闻南华之山、九成台之下、曲江之墟,以仙隐则宜,以吏隐则宜,以大隐则唐相张公之宇也。简夫植竹焉,日与贤人大夫啸咏其间,海邦之民蒙安静之政,乐岂弟之泽,得与优游于陵谷谷陵之外者,又子猷之所无也。因为君记竹间,乃并书之。
22.选择“松”、“竹”、“梅”,依次填入文章空格处。 、 、 (3分)
23.文中说“吾独取王子猷焉",请说出“独取”的理由。(2分)
24.“处官有直气无偃蹇”其中“偃蹇”在此句中的含义是 (2分)
2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出了竹的气韵。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26.古人常以某一植物入诗文,来喻托某种精神气质。由此,请举出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古诗文一例,并加以简要陈述。(3分)
二、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古代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杨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1.不但,而且(2分)
2.D(3分)
3.政治、宗教、文化、思想、社会风尚(任选三项,其他意思对即可)
4.语言:客观、平实(1分) 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分)
5.(例子1分,说明2分)
6.苏轼(1分)
7.在行走中顿悟人生,成就思想。(2分)
8.蜗牛牵他去散步。(2分)
9.D、E(6分)
10.A、B(6分)
,2017年1月杨浦区高三语文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