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696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2.B(A:第②段“一个好的博客作家也许就这样炼成了”。C:作品是否能面对公众,与“成为作家”没有必然联系。D:第⑥段“而这后一方面对博客来说也许是更重要的”。)

  3.A(B:第⑦段指出博客写作的目的、动力主要是为了满足“互看”,并不涉及作品的产量质量问题。C项:“直接表明”有误。D项:据第②段可知表述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并不全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拖欠)

  5.C(A、介词,替,给/介词,被; B、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连词,因为 D、用在后置定语的后面,相当于”的”/用在主语的后面,表提顿)

  6.B(①指王致谦、叶盛和章格;⑥间接表现。)

  7.C(”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与原文不符。)

  8.(10分)(1)(3分)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闲靓””俗嚣”及句意各1分)

  (2) (3分)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先是”、句式、句意各1分)

  (3) (4分)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具、相、得无、恨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居住在昆山的南戴,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戴王氏。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买给别人。我正在家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求寝丘、韩献子迁都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都笑我。我对于家中的账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当大小麦丰收了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顾住和吃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些旧时的书香人家的零散的书籍,(她)就找邻里去寻找,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

  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陆路过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侯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她说:”抛弃功名事,隐居不出仕,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去世后的第二年。

  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经过掠夺,然而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和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起了你媳妇啊!”我退下后对此感到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9、(8分)

  (1)、岁暮之夜,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透出清冷寒冽,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1分)“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1分)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在这样一种凄寒凛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与生机都受到沉重的压抑与摧残。(2分)

  (2)、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2分)抒发了岁月不留、生命易逝之慨(2分)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中所营造的意境,这种迟暮之感更使诗人产生了“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及对国家社会的忧虑(2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10、(6分)

  (1)明道德之广崇(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青雀黄龙之舳(4)举杯邀明月(5)雪却输梅一段香

www.170xue.com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 C、F

  (2)1)秀美(美);2)宁静、清幽(静、安静);3)富有文化意蕴

  (3)文章第③段对蝉声的写作是为了体现:文化意蕴(给人以历史遐想)。书院清池的静。

  角度参考:①视觉听觉的结合②动静的结合③古诗词引用,增加文化内涵④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⑤语言富于创造性,炼字。

  示例:语言形象精练。如描写荷花,不说“几朵”,而说“几盏”,这就是创造。荷花与旧时灯盏颇为形似,“且” 盏字又使人联想到灯光的亮丽,因而暗喻荷花色彩的鲜明,又与全句“火焰”的设喻,“从夏日一直烧到深秋”的点染经络贯通。作家把荷花简直描绘得千娇百媚,光彩照人。(任选一个角度即可,角度选择恰当2分,具体赏析4分)

  (4)参考:认为“碧沼观鱼”好:古代的书院培养的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碧沼观鱼”表现的是一种士大夫的雅趣。书院不是佛寺道观,不会去追求清心寡欲,不会像寺庙一样到处写满了“清”“净”“空”“灵”“绝尘”“离寰”一类的出世语言。所以,古人取名“碧沼观鱼”,是和书院的环境相吻合的。

  认为“洗心池”好:作者生活在现代沸腾的社会中,既有强烈的用世之心(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又被滚滚红尘的商业化功利化弄得心绪不宁,所以他看重的是“洗心”(让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由更名可窥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从中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格的自我完善的美好襟怀。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B、D

  (2)①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3)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是一个纯正的学者;②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认真,堪称学生的楷模;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⑤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4)①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②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③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④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 A (”光风霁月”既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高尚。B”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C ”安之若素”指身处困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D ”潭府”指深宅大院,多用于敬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西安一中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