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湖州中学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湖州中学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06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湖州中学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http://www.170xue.com

  A.速读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淡化的是阅读进程中悠闲自在的成份。

  B.速读是应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把握更多的成功机会。

  C.速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经由训练,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

  D.速读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的。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上世纪中后期,“速读”走红,应该与那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有关,人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B.出版社大量推出“速读丛书”,是迎合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追求速读的阅读风气。

  C.压缩精简版图片市场反应不佳,是因为读者无法接受干巴巴的“经典”。

  D.通过速读的培训,可以达到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以上,甚至看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拒绝速读的理由。(3分)

www.170xue.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 ,“我固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1940年 )

  11.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棚有何用意?(5分)

  答:① 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2分):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3分):

  12.根据第4、第10段的描写,扼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5分)

  13.小说高潮在哪一段?并阐明判定的依据。(5分)

  14.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怀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往?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以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5分)

www.170xue.com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湖州中学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