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682次 栏目:高中课外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端午节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相关阅读:
端午节的简介与由来 | 端午节习俗之赛龙舟 |
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 | 端午节的习俗:戴配饰香包 |
端午节习俗:韩国如何过端午 | 端午节的来历:多样的来历说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 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 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夏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许多有河流的地方都举行龙舟竞渡,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棕子。端午节吃棕子, 在中国已相传两千多年。据说,屈原死后,人民将粽子投在江里喂蛟龙,让它不要吃屈原的身体。另一说则是将粽子投在江里以祭祀屈原,包上箬叶可以不被鱼虾吞 食。
相关阅读
端午节的简介与由来 | 端午节习俗之赛龙舟 |
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 | 端午节的习俗:戴配饰香包 |
端午节习俗:韩国如何过端午 | 端午节的来历:多样的来历说 |
有关端午节知识中粽子的介绍 | 与父亲一起过端午节(500字)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中课外阅读,高中课外阅读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课外阅读
相关分类
高中课外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