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小升初小升初语文小升初语文辅导小学必会80首古诗:朱熹?春日

小学必会80首古诗:朱熹?春日

12-20 22:50:51  浏览次数:739次  栏目:小升初语文辅导

标签:小升初辅导大全,http://www.170xue.com 小学必会80首古诗:朱熹?春日,http://www.170xue.com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着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上一页  [1] [2] 

,小学必会80首古诗:朱熹?春日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