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初二语文试题《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12-20 22:59:40  浏览次数:198次  栏目:初二语文试题

标签:八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蜡烛》达标试题C卷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   精疲力jié(   )   fú 晓(   )   揣在怀里(   )   颤巍巍(   )   鞠躬(   )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光芒。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5、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

  A、壳 (1)qiào 地壳 脱壳 (2)ké 贝壳 甲壳

  B、颤 (1)zhàn 寒颤 颤栗 (2)chàn 颤抖 颤巍巍

  C、劲 (1)jìng 强劲 劲敌 (2)jìn 用劲 劲头

  D、食 (1)shí 日食 猪食 (2)sì 食品 食言

  7.选出衔接最为连贯的一句 (   )

  她就搬到楼下去住,住在楼下的人早已搬得一个不剩了。______,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A.后来炮火把楼下也毁了   B.楼下后来被炮火毁了   C.炮火后来把楼下也毁了   D.后来楼下也毁了

  8. 揣摩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来源:Z*xx*k.Com]

  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编辑推荐阅读:

一、《蜡烛》:课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初二语文:《蜡烛》中心思想
初二语文:《蜡烛》词语解释 初二语文:《蜡烛》词义辨析
初二语文:《蜡烛》篇章结构分析 西蒙诺夫《蜡烛》课外拓展:二战简介
西蒙诺夫《蜡烛》课外拓展:法西斯的来历 《蜡烛》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二、《蜡烛》:阅读练习
《蜡烛》基础训练及答案 《蜡烛》基础训练及答案
《蜡烛》同步练习及答案 《蜡烛》自读试卷及答案
《蜡烛》课后习题及答案 《蜡烛》复习检测及答案
《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三、《蜡烛》读后感
小学作文赏析:蜡烛 《蜡烛》读后感1000字
www.170xue.com

  参考答案

  A卷


  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pǎi jiàn lì jiào yè shuò jū gōng chàn pú fú

  二、你一定能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① 精神、力气消耗净尽。②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三、你能否正确回答语段后的问题

  1、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表现了蜡烛对老妇人而言是多么的珍贵,多么有意义,从而为下文老妇人把这对珍贵的蜡烛点在牺牲的战士坟上作铺垫,表现了老妇人对牺牲的战士的无比悲伤、无比敬意,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牺牲的儿子一样,也表现了老妇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与蔑视。

  2、反复的修辞,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突出了老妇人无所畏惧的精神。突出了这种精神的神圣与崇高。

  B卷

  [发散训练] 1.略2.略3.D

  [综合收敛]

  1.A.2.“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或“它将永远燃着”或“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3.不能删去,因为“惟一”强调了“珍爱”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4.“火焰”象征着人类抵抗侵略的无畏勇气,象征着人民对战士的深沉的爱。5.动词:跪、蹲。形容词:肃立、庄严。

  C卷

  1、砾 竭 拂 chuāi chàn jū 2、A 3、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4、(1)表现了战争间歇时短暂的寂静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残酷。(2)“想”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矛盾,“摸”“揣”“爬”突出了老妇人动作的迟缓,年龄的衰老。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妇人身上特殊的勇气,使人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5、参考答案:最后一段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的,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感情。6、D 7.D 8.句子运用博喻手法,由本体+两个喻体组成。9.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 10.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11.插蜡烛、点蜡烛、做屏障。12.老妇人的心理:对战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

  编辑推荐阅读:

一、《蜡烛》:课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初二语文:《蜡烛》中心思想
初二语文:《蜡烛》词语解释 初二语文:《蜡烛》词义辨析
初二语文:《蜡烛》篇章结构分析 西蒙诺夫《蜡烛》课外拓展:二战简介
西蒙诺夫《蜡烛》课外拓展:法西斯的来历 《蜡烛》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二、《蜡烛》:阅读练习
《蜡烛》基础训练及答案 《蜡烛》基础训练及答案
《蜡烛》同步练习及答案 《蜡烛》自读试卷及答案
《蜡烛》课后习题及答案 《蜡烛》复习检测及答案
《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三、《蜡烛》读后感
小学作文赏析:蜡烛 《蜡烛》读后感1000字

上一页  [1] [2] 

,《蜡烛》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