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9:14 浏览次数:139次 栏目:初三阅读
1 诗两首
请你思考:
1、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称称之为意象,你能以《我爱这土地》、《乡愁》中找出“意象”吗?
2、国难当头,爱国受到心痛,《我爱这土地》“痛”在何处?诗人的“痛”你如何读出来?
3、思乡心切,热盼祖国统一,在台独尘嚣日上的今天,你能读出中华儿女的思乡爱国之情吗?
合作探究
想一想:
1、朗读《我爱这土地》,看看下面这些说法那些说法正确,那些说法有问题。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提示:《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鸟”,是对“我”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为不恰当的了。)
2、请按照第一题的形式先阅读《乡愁》,再根据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主题分析下列不恰当的说法是什么。
A、这首诗按时间顺序抒发了作者由有家难回到有国难归的情怀,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而又丰富。
C、这首诗写作者思念亲人是虚,写思念祖国是实。作者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十分具体。
D、《乡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提示:诗歌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也具有美感。)
做一做: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本课中的两首诗,小组内互相品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尝试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汹( )涌 艾( )青 黎明( ) 窄( )窄
二、朗读下列诗句,用“/”划出句中停顿。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www.170xue.com三、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四、这《乡愁》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节是说作者成年后和新娘各在一方,只凭船只代鹊桥。
C、全诗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组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D、“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的运用,除了显示诗人的语言功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
五、《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六、《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自主检测
一、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hou( )咙 悲fen( ) li( )明 fu ( )烂 坟mu( ) 海xia( )
二、阅读两首诗,探究下列问题。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3、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www.170xue.com三、朗读下面这首诗,体味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思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囱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选自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
A.作者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恋祖国的热烈感情。
B.这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炉中燃烧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国的炽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是指诗人长期被黑暗社会压抑,到现在(写此诗时)才获得自由。
D.全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热望,极富美感,令人感动。
拓展视野
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新月》后各自发表了看法,你赞同谁的?反对谁的?请说说理由?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我爱这土地、乡愁同步练习及答案(八)tag: 我爱这土地 初三阅读,九年级阅读答案,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语文 - 初三阅读
相关分类
初三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