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五)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五)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617次  栏目:高二文言文

标签: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五),http://www.170xue.com

  (12)通读全文,焦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5.探究

  (1)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

  (2)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后身价反高?

  6.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3)尾声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学习后记】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组是(  )

  A、虽与府吏要 yāo  蹑履相逢迎nièlǚ

  B、勿复重纷纭chóng  伶俜萦苦辛yíng

  C、否泰如天地pǐ  纤纤作细步qiānqiān

  D、便可白公姥mǔ  留待作遗施wèi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人故嫌迟(仍旧)  好自相扶将(服侍)

  B、始适还家门(出嫁)  可怜体无比(可爱)

  C、却与小姑别(回头)  便言多令才(美好)

  D、谢家事夫婿(感谢)  自可断来信(媒人)

  3、下列各句中“相”的读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登即相许和(xiāng,称代“它”,指亲事,副词)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xiāng,,称代“你”,副词)

  C、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xiàng,,命相,名词)

  D、好自相扶将(xiāng,互相,彼此,副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www.170xue.com

  参考答案

  (二)课前预习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取”通“娶”.(2)“槌”通“捶”,敲打。(3)“帘”通“奁”,盛物之器。

  (4)“纫”通“韧”,柔软而结。(5)“丁宁”也写做“叮咛”,嘱咐。

  (6)“要”通“邀”.(7)“藏”同“脏”,脏腑。

  5.解释下列加点的偏义复词

  (1)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3)即同胞兄,亲哥哥。

  (4)这里指母。 (5)这里指兄。(6)这里指马。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用(2)告诉(3)缠绕(4)记(5)赠送(6)禀告(7)招致(8)尽,终

  (9)逆想,想到将来(10)坏运气,好运气

  (三)课堂学习与研讨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告诫后人

  课文鉴赏

  (1)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赋),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2)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去的微妙心理。这一段话作者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4)倔强、善良、对小姑的依依不舍的深情。

  (5)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

  (6)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7)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她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了忠贞、坚强的品格。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8)“作计何不量”足见他的粗暴训斥,盛气凌人。

  “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表现他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9)豪华的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了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

  (10)表现出焦仲卿因不了解情况,对刘兰芝有误解;但“磐石”句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11)表达诗人的强烈愿望--不要阻碍有情人的恋爱自由。

  (12)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5.探究

  (1)①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2)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

  警醒世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

  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

  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这个情节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考察

  汉代历史,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

  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

  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

  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入匈奴,

  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

  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

  6.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奠

  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五)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