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十一练习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十一练习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314次  栏目:高二语文试题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十一练习,http://www.170xue.com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莫高窟(kū)惹眼(rě)憨厚(hān )歆羡(xīn)

  B.外敷白色(fú)送缴(jiǎo)偌大(nuò)倒溯(sù)

  C.蘸一蘸(zhàn)官邸(zhǐ)尴尬(ɡà)藩台(fān)

  D.一溜空地(liū)婀娜(nuó)敦煌(dūn)蹊跷(qī)

  解析:选A.B项中“敷”应读fū,“偌”应读ruò;C项中“邸”应读dǐ;D项中“溜”应读l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圆寂 坍驰 呆滞 引吭高歌

  B.愚昧凄艳筹划风餐路宿

  C.酝酿塑雕达观大肆渲染

  D.辨驳菩萨幽默窗明几净

  解析:选C.A.驰-弛,B.路-露,D.辨-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证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解析:选B.“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适用对象是人。“品位”,名词。“品味”动词、品尝。“赞扬”指称赞表扬,多用于表扬的场合。“赞叹”指称赞,重在赞美。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考试临近,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张新华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偏安一隅,认真复习。

  B.他厌恶地不想开口,和这些刽子手讲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徒然耗费精力。

  C.王教授有一儿一女,都正值豆蔻年华,活泼可爱,夫妻俩爱他们如掌上明珠。

  D.俗话说一叶知秋,我们从一个人是否讲脏话等细小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的品德修养。

  解析:选B.“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A.“偏安一隅”指偏据一个角落以求得暂时的安逸。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用于王教授的儿子。D.“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此处可用“见微知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的照片我见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B.廖永松指出: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是加强对种子的改良、培育和推广,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抗自然灾害。

  C.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亚欧领导人围绕以“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当前形势中最紧迫的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展示亚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

  D.刘谦以“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回应近来网友对他的魔术的“揭秘”,表示事情发展已越来越夸张;同时,他为央视主持人董卿抱不平,并称自己已为媒体报道所伤,感到委屈失望。

  解析:选D.A.主谓搭配不当,主语“照片”与后文“穿着……”不搭配;B.成分残缺,可在“自然灾害”后加“的能力”;C.句式杂糅,应删掉“以”.

www.170xue.com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选文,完成6~8题。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6.中国的官员想得到几件文物,欧美的学者也想得到文物,这里面的“想得到”的内涵是否完全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相同。中国的官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他们只是把文物当作礼品来讨好巴结上司;而欧美的学者们则意识到了文物的价值,他们想得到文物,是想研究,据为己有。

  7.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繁笔”,介绍朝敦煌洞窟来的有“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如此运用“繁笔”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此不厌其“繁”地介绍能从侧面突出敦煌文化的价值之高--内涵是丰富博大的,底蕴是浓厚的。

  8.欧美的学者们在沙漠里燃起的“股股炊烟”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的缕缕“茶香”形成对比,试品味这种对比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欧美学者等人的“炊烟”所代表的是他们对敦煌文化的价值的认识和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敦煌文化的狂热的精神;而中国官员的“茶香”所代表的则是他们的无知和对待灿烂文化无动于衷的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误区(节选)

  余秋雨

  在对待历史遗产的问题上,近年来又普及了几个绕口令,叫作:“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越是地区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

  这几句绕口令,有一种“相反相成”的机智,成为一种旋转式的反论。但要让它们真正成立,必须依赖一系列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那就成了诡辩。

  请问,如果“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那么中国何苦还要改革开放?如果“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那么几代人何苦还要为现代化而奋斗?

  确实有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华人艺术家说过类似的话,但请注意,他们都已经拥有了一个不便炫耀的国际背景,因此家乡的土地成了他们宏大国际审美系统中有力的生命符号。我们不能把他们的这种省略国际背景的片断表述,当做文化安慰的油滑咒语。

  我本人为了寻找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秘密,贴地游历数万公里考察其他文明败落的原因,也算是对中华文明充满感情了吧,没想到一回来总是听到这种对历史遗产一连串快板式的歌颂绕口令,实在觉得不是味道。一切浅薄的歌颂都是脆弱的,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破碎:我们还是诚实、冷静地来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切为好。

  对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我们除了过于严肃或过于油滑外,能不能换一副表情?

  我在参观了几次世博会的中国馆而深感失望之后,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下届奥运会开幕式来表现中国文化的时候,是不是继续折腾那三张王牌--功夫、脸谱和锣鼓?功夫没有表情,脸谱遮盖表情,锣鼓夸张表情,但是中国文化还应该有一些丰富的正常表情吧?”

[1] [2]  下一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十一练习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