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山东日照市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山东日照市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591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山东日照市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注释: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国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错愕不摩 虞:欺骗  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

  C.或家给人足 给:充足  D.极言箴规 规:劝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佑素重藩,因出诏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也

  C.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藩等拜贺而退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B.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C.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5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

www.170xue.com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 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 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 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 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 新月似新霜。

  (1)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4分)

  (2)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分)

  16.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大的飞跃

  ②“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超过了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③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④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⑤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⑥因此,我以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1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4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依照画线的句子,填写出空缺的语句。(5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茂林修竹的环抱,__________________。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www.170xue.com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藏在草间 文/耿立

  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冻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木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山东日照市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