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99次 栏目:高考备考
2013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渍浸(zì) 麦芒(mánɡ) 入场券 (juàn) 茕茕孑立(jié)
B.联袂(mèi) 攻讦(jié) 脾气强(jiàng) 偃旗息鼓(yān)
C.机杼(zhù) 沼气(zhǎo) 高档次(dànɡ) 病入膏肓(máng)
D.犒劳(kào) 趿拉(tā) 脊梁骨(jǐ) 风流倜傥(tǎ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原研药”在我国的定价远远高于《药品政府定价》规定的标准,同等质量的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差价悬殊。
B.这两位大师看重的,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也就是李唐王朝,曾经达到如此器度闳大而不谨小慎微,胸怀开放而不闭塞拒绝的精神高度。
C.良好的风气,向上的风气,循循善诱、使人心理健康的风气,洁净自好、懂得礼义廉耻的风气,都是腿短的,很难推广,更难实现。
D.在中国,有钱的,有名的,有权的,有势的,日子过得滋润得不行的那些人,以及没钱的,没名的,没权的,没势的,而在孜孜奋斗企冀改变,都在千方百计地延年益寿。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想想当年菲尔普斯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B.基层政府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C.东汉后期的袁绍,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D.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⑥③⑤①④② D.②①⑤③④⑥
www.170xue.com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 ——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有删改)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李垚因为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所以报考了北京大学。
B.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人,发现新奇的东西就会很高兴。
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合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
D.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既有年轻的北大学子,也有八十多岁的学者,这充分说明了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
E.季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对人生、知识和生命的认识,更是他一生的写照,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6.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7.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概括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8.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www.170xue.com恶人
陈永林
二蛋的父亲死了,是肺结核。为治父亲的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自然没钱供他念书了。二蛋只好回家放牛,那年二蛋才12岁。
二蛋记得很清楚。那天,睡得正香,母亲喊他起床。睁开眼,他嘟哝道:“娘,天还没亮。”“早亮了,天这么暗是要下雨。”二蛋穿好衣服,牵出两头水牛来到村后的山上。
下雨了。雨很大,蚕豆大的雨点砸在二蛋脸上,辣辣地痛。轰隆隆的雷声在头顶上响个不停。二蛋牵着牛到了一棵古樟树下,二蛋把牛系在裸露在外的树根上,自己站在树下躲雨。一道极亮的闪电在眼前划过,接着一声巨响,二蛋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两头水牛“哞——,哞——”地叫起来。
当见到躺在地上的二蛋时,二蛋的母亲腿一软,就晕倒在地上了。醒来后,她嚎啕恸哭:“是我害了二蛋呀,老天爷。你咋不长眼,咋下得了狠心害我们这样的苦命人!”
雷声仍在头顶上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第二天,二蛋醒过来了,额上留下-块黑色的疤痕。他在床上躺了两天,再也躺不下去了。二蛋要放牛。
,2017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