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2017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7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199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2017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③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灌溉水渠。③相侔:相等同。侔(móu),相等。

www.170xue.com

  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馥信有功 信:诚信。  B.然吾恨史策之有遗 恨:遗憾。

  C.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怜:喜爱。  D.养人不见形象哉 形象:犹“形迹”。

  18.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以事至舒城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①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①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没则已焉者乎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9.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

  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

  C.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第Ⅱ卷(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4分)

  (2)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4分)

  (3)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4分)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2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劝学》)

  2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3.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2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25.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6.       ,勿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

www.170xue.com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27.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3分)

  28.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9.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30.“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5分)

  3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六、语言表达

  32.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吉安一中的“三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丰富了同学们的高中生活。高中,定格在我们人生画卷中的触动心灵的事总是难以忘怀。请你在回放中选择“三节”活动中的一个场面进行描写。

  要求:①必须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②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主;③字数200字左右。

  七、作文

  33.作文

  阅读下面一位诗人写“井”的诗句,按要求作文(60分)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面对孤独,是逃避?是忍受?是享受?请以“面对孤独”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www.170xue.com

  20.夙兴夜寐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2.陟罚臧否

  23.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24.宠辱偕忘

  25.博学而笃志

  26.宜未雨而绸缪(每空1分,共8分)

  27.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梧桐叶迎风有声)。(3分)

  28.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1分),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1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29.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等。(2分,一句即可)

  30.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5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31.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32.略

  33.略

上一页  [1] [2] [3] 

,2017山东聊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