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文言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三)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三)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794次  栏目:高考文言文

标签:高考文言文大全,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三),http://www.170xue.com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答案:C代之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在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

  11、答案:A(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放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句一句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符合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要求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形成对应关系。

  12、答案:B.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0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囤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约:“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汗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①民岂乐为盗哉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而

  ③良淳劝富人出栗振之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B. ①⑤⑥

  C.②③⑥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7、(1)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三)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