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14:04:07 浏览次数:133次 栏目:历史教案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 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 、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2009年中考)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和平统一方针 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
C.互补互利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 )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 )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人员往来 互相促进
B D A C
【教学建议】
本课考点要求较为简单,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只围绕考试进行,对于台湾问题的由来、海峡两岸关系由敌对到缓、乃至密切的过程等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和第12课内容结合起来进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 √
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 舰队。
2.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 任务。 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
【课堂练习】
例题: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1.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3.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 )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66年
4.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胁 D.核追击
【答案】
华东军区海军 南海
1956
核反击 1966
D B D A
【教学建议】
对于人民海军的建立及发展,要充分利用近代史上中国有海无防的状况进行对比学习;对于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重大成就,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课上展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科技强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观点。
tag: 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相关分类
历史教案 更新
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