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53 浏览次数:478次 栏目:小学课外阅读
揭秘小学新生分班“潜规则”
记者调查获悉,其实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年龄段的新生分班都各有自己的“规则”,有些规则也是“不能为外人道也”。那么,究竟学校分班有哪些门道?家长该如何看待分班?对于特殊要求学校又是如何“照顾”的?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小学分班
主要依据性别和面试情况
“孩子今年上小学,我好不容易托人择上了一所知名小学,现在要开学了,马上面临着分班,真是急人,小学和幼儿园可不一样,碰上好老师很关键。”家住玄武区的张女士焦急地表示。“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从学校层面上来说,是不会搞什么快慢班的。学校在分班时要让班级组合有均衡的差异,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原理主要有两个:一是性别,每个班级要男女均衡;第二是个体能力。在新生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会对每个小朋友有个综合性的意向性评价,根据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有个宽泛的打分。”南京一位知名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这个分数是老师根据短暂的会面打的,不一定准确,所以并不公布,但是在分班时做参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打个比方说,如果10分是最好的,学校会把10分的孩子比较平均分到每个班,当然,5分的孩子也会平均分配到每个班。“班级师资都是以班主任为核心,搭建配班老师。一年级最重要的是语文和数学老师的搭配,学校会考虑到新老搭配、性格搭配、专业能力搭配等因素。孩子分配到各个班后,我们会将每个班随机编号,再由班主任老师抽签。”
“双胞胎要看需求,有的家长会要求放在一个班,便于接送和辅导,但也有的家长要求不放在一个班。一般来说,没有特殊要求,我们会把双胞胎分到不同的班级,因为双胞胎之间往往会有联动反应,分开来利于教育教学。”特级教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杨新富告诉记者。
【“潜规则”揭秘】
有的“打招呼”只是心理安慰 有的需求能满足但没有绝对的好
在采访中,一些常年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向记者透露,学校分班时确实也有“特殊门路”的学生家长提出“希望”孩子能到一个“好班”。一般来说,所谓的好班就是这个班配备的任课教师业务素质更高一些,或者这个班的学生素质会总体高一些。那么,“求分班”的家长们,究竟有多少“招呼”是有效的?
小学:“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来打招呼,希望分班的时候能给孩子照顾,但说实话,这种照顾往往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没有多少意义。”采访中,一位名小校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就连自己学校的副校长给女儿选班都无从下手,因为她自己是教语文的,最后也就选了个数学老师比较强的班。“很多家长想‘选小门’,其实选也未必就讨了便宜。一是学校本来就会考虑师资搭配,不会搭出来强强班或者弱弱班;二是小学有6年,在不同年段还会根据情况换师资,所以所谓的照顾最多也就是根据家长的偏好去满足一下,不存在绝对的好。”
tag: 潜规则 小学课外阅读,小学课外阅读大全,小学学习辅导 - 小学课外阅读
相关分类
小学课外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