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21 浏览次数:580次 栏目:写作辅导
根据话题材料提示,“斩断缚心的绳索”就是要斩断“名利”、“贪欲”、“嫉妒和偏狭”等这些无形的绳索,去追求自由、幸福的心,去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每个中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缚心的绳索,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是大家乐于关注的,我们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行文。人生处处有缚心的绳索,人们可以通过斩断缚心的绳索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斩断缚心的绳索就有了精神。你可以通过斩断缚心的绳索中的故事、见闻、亲身经历,写出种种人生相。也可以写文明的人类,斩断缚心的绳索带来的不是动物界的“你死我活”,也不应该“尔虞我诈”,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应该在一种文明、和谐、甚至互助的气氛中进行。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斩断缚心的绳索理解为对自己的一种人生挑战,因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从写作的角度看,怎样尽快地打开思路呢?告诉你,围绕“斩断缚心的绳索“多方搜寻是一条快捷的路。如何斩断终缚心的绳索?斩断缚心的绳索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交流,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做出回答。写作本话题时,还针对发展等级中的四个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可以采用新闻采访的方式来展现人们对斩断终缚心的绳索的种种感受,做到文体创新。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谈自己对斩断缚心的绳索的理解,挖掘斩断缚心的绳索的真正目的,做到深刻透彻,以便更好地在发展等级上得分。
【范文示例一】
忍辱残生 方为勇者
可怕的黑暗覆盖了如血的夕阳,仿佛要吞食掉整个世界。夜已降临,窒息的空气压抑着整间牢房。没星,没月。阴风阵阵,乌鸦哀鸣。他带着脚镣,仰视着牢房中惟一可看出去的窗口,看见的却是黑暗的大口。
他无奈,本是朝庭的忠巨,为了历史的真实被打入死牢。他迷茫,庸君啊,庸君,巨的一片苦心竟染上这等罪刑……
他想死,以鲜血染红黑暗,用头颅证明清白,以屈原般的投江述说世间的不公,还是活着,以残生活着?以不完全的生命活著?他沉思着……
漫步牢房,脚镣声打破的宁静,身旁的油灯却加重了黑暗,他沉思着……
突然,一缕明光从窗口射入,他再次抬起头。“啊,明月,是明月!”他感叹著。明月冲出了黑暗。“啊,不,是残月。”他定了定神,月已被黑暗分得残缺。但她生存着,残辱地生存着。明亮,依旧明亮、柔和……
他笑了,看到残月,他笑了。想到了父亲的遗愿必可完成,他笑了,想到一本史书即将会被一名受辱残生的人完成,他笑了。他学会了生存,忍辱地生存,他笑了……
天明赶走了黑暗,牢房外传了死神的声音:“司马迁,想好了吗?”“想好了,我要生存,我选择宫刑!”
司马迁活了下来,他已不再注重他男子的身份。他,忍辱残生,完成了《史记》。
时光流逝,当这位不算男子却比普通男子更有男子气概的人的坚毅、勇敢,已化成丝丝徽风拂着《史记》泛黄的纸页之时,司马迁的忍辱残生却一直教育着后人。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勇者不是因为某件事而壮烈地死去,而是因为某件事而卑辱地活看。”司马迁就是这样的勇者。
他比屈原的投江更勇敢,他不愧为勇者!
最后,让我用这个也许不成熟的观点告诉比我观点更不成熟的人:
屈辱残生,方为勇者。
【成功揭秘】
这篇故事新编成功之处有二:一是在曲折情节中点出话题。司马迁本是朝庭的忠臣,为了历史的真实,竟为一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之人触动龙颜,染上极残酷的罪刑。是死还是活,困绕着他的心。这就点出了话题,新编故事能够迅速展开束缚与反束缚的矛盾。二是在神来之笔中回答话题。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神来之笔,其含义是,司马迁已不再注重他男子的身份,他忍辱残生,完成了《史记》,他是比普通男子更有男子气概的人。
【范文示例二】
结局是这样简单
回首圆梦的途中,一串清晰的足迹在我眼前呈现……
——题记
市里第一次模考眼瞅着就要到了,我的心受着期待与畏怯的轮辗,既盼望早点参战,试试整装后的我的实力到底增长了几何,又怕再次被打进万劫不复的地狱;希望用辉煌的战果拂去父母额上的愁云,又恐战败使父母感到希望依旧渺茫。这趟黑暗的旅程到底还需我倾注多少汗水才能望见一丝曙光?我的心依旧没找到平静的窝。
“寻梦路上,我几经彷徨。”
二模和一模相比,我的语文、英语和综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望着依然在低空徘徊的数学成绩,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滴滴的雨声结实地打在我的心坎上,引出我的泪水,冲刷我的付出,这就叫心碎的感觉?我付出的无数个白天和黑夜难道都随风而去,只留给我涩涩的痛楚?这叫我怎能甘心?难道要我就此放手?那将意味着桌上这所有浸透我汗水的稿纸将被怯懦的狂风吹走,不,不,我决不能被打败,我要奋战到底!
tag: 作文 写作辅导,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写作辅导
相关分类
写作辅导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