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写作辅导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写作素材

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写作素材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81次  栏目:写作辅导

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170xue.com 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写作素材,http://www.170xue.com

 

材料五

有一比丘,心浮气燥,老是想出人头地,没深没浅地向同道讲经说法,或者在同道面前显示他的禅门武功,经常失口失手,甚至是当场献丑。老禅师点化他多次,提示他还得精心深造,好好修业,他就是不听。

有一天,老禅师带他去行脚,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沟挡住了他俩的去路,武功深厚的老禅师抬脚就过去了。比丘却往后退了许多步,才趁着冲劲跳过沟去。

老禅师说:“你知道你刚才为什么要往后退一下才能跳过水沟吗?”

比丘说:“因为我的功力还不够,退退再往前跑就能产生冲力,只有这样以退为进,我才能跳过水沟。”

老禅师就说:“你刚才说的话里有一句禅意深邃的偈,领会好了,你将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比丘终于言下开悟,再不急着出风头,而是静下心来致力于文武禅修,终成一代文武双全的高僧。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时,适当适时的退守,正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达摩祖师面壁十年,也是为了心灵的图腾。

 

材料六

从前,有师兄弟二人欲穿越一片沙漠到另一个城镇去。当他们出发后不久,师兄发现前方的沙漠上空布满了乌云,于是就对师弟说:“看来会起风,我们还是先沿路折回,改天再择个好天气出发吧!”师弟却不以然,说:“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能退缩,我看还应该继续前行啊!”于是师兄弟二人便产生了分歧,师兄见天气不见好转,师弟又固执己见,就独自退了回去,而师弟则选择了继续前进。

师兄回来后不久,沙漠上空果然狂风大作,沙尘被刮得天地。师弟顿时到情势不妙,料想不可再向前进,于是掉头折回。可是还没走出多远,沙尘就像海浪一样一层一层地卷过来,人一下子就被埋没了。

几天以后,天气放晴,天空万里无云。师兄背起行,重新开始了他的沙漠之行。经过几天的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虽然一路上艰难险阻,但是无风无雨,甚是顺利。

有时候,给自已一条退路其实就是给自已一条前进的路。如果一意孤行,有时候非但前进不了,反而欲退都为时已晚。

 

材料七

伦敦的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一天,其中一个裁缝挂出一块招牌,

上面写着:

“伦敦最佳裁缝店。”

另一个裁缝见了,也在当天亮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英国最佳裁缝店。”

第三个裁缝想了几天,终于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本街最佳裁缝店。

 

材料八

还记得初中上历史课,学维新运动一节。当时很是瞧不起康有为与梁启超,而对另一维新志士谭嗣同却是心生敬佩。“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种慷慨成仁、从容就义,不由人豪情万丈。当时的我认为,做人就该如此这般,面对死亡艰险迎面而立,毫不退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进”与“退”孰是孰非其实并没有一个定论。“进”固然直率、激越,而且充满豪情,可有时也给人一种冲动鲁莽的感觉;“退”也许会让人觉得懦弱、卑怯,可有时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呢?可能它比“进”更难为。

一个事业的完成,靠的是许多人的分工合作。有的在前面冲锋,有地在后面补给,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有的流血,有的流汗。谭嗣同在可以走可以不死的情况下留了下来,他是不走的人,牺牲的人。他的牺牲给人以震动,给后来人以血的启示,他是在做事、做积极的事。康有为、梁启超在不得不走的情况下逃往日本了,他们是走的人,不先牺牲的人。他们并不是不再做事,只是为了保存实力,改变了方法,转移了阵地,其实也是在牺牲,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的不可知的牺牲。而且这种牺牲做起来反而比较难,因为路更长,他们的这种退却还可能被别人如我之辈给误会曲解。谭嗣同的“进”较之康有为、梁启超的“退”反而显得容易、轻松了。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刚开始的时候不也是经历了退却这样一个阶段吗?普遍地在敌占区发动游击战和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上来,到处建立游击根据地,依靠广大的敌后人民,巩固并发展这些根据地,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如果当时不避其锋芒,去迎头而进,可以想像,凭我们的那点兵力那种设备如何与人家打,革命力量可能还在襁褓之中就被扼杀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不利于自己的情况,避其风头,保全自己的“退”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进?

 

材料九

适时的退隐给进留下空间。当下许多少年作家风靡一时,许多人和他们的同龄人相比,确实才华横溢,可谓少年得志。但年少气盛的他们未必懂得“退隐”二字的真谛。譬如韩寒,其处女作也曾大红大紫,也算是“少年文学”中的佳作。但他却不低调处世,不懂得积蓄力量,新作接二连三,但总觉得狗尾续貂,文思似乎日见枯竭。若其深谙“退”之真谛,就应不断充实自我,厚积薄发,何致于一味求进而致江郎才尽?由此可见,适时退隐给“进”积存实力扩充空间。

上一页  [1] [2] 

,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写作素材

相关分类

写作辅导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