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03-04 19:23:59  浏览次数:824次  栏目:初中语文教案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木兰诗》教案设计,http://www.170xue.com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3)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7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三课外延伸: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木兰诗
教学目的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 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抒:Zhù,织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 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 hàn。
  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助n。
  辔头:Pèi,僵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ǒng,军事。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都不相同。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xī。当劈开讲,音义都不相同。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   Zhuó,穿。与“著作”中的“著”,念 Zhù,
   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
 傍地走:bà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
          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绢”,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木兰诗》教案设计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