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36:30 浏览次数:212次 栏目:会议发言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观摩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及全省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检查观摩我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旱腰带地区“十一五”期间率先脱贫工作。上午,大家观摩了旱腰带4县扶贫开发现场,很受启发和鼓舞。张书记、千市长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开展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市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咸阳具有重大意义。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精心抓好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以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种扶贫资源,捆绑各方涉农资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使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初步改观,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全省实施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到20**年底,旱腰带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3元,较20**年净增加623元;有15.35万人解决了温饱,26.22万贫困人口脱贫,分别占域内应解决温饱人口和贫困人口的28.6%和38.6%。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倾注全力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旱腰带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3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旱腰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旱腰带四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配合抓、全社会力量动员抓的领导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旱腰带地区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20**年)》,确立了市财政扶持、捆绑项目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旱腰带扶贫开发新模式。每年都把旱腰带扶贫开发列入为农村和农民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凡到旱腰带四县检查工作,都要深入旱腰带地区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
二是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中省政策尚未明晰的情况下,20**年,市上率先拿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率先对旱腰带贫困人口减免农业“两税”,减税2916万元;率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年,市上又增加了500万元,共计1500万元,其中300万元贴息置换信贷资金1.13亿元,扶持旱腰带地区产业发展;积极实施社会扶贫“415”工程,动员500户企业包抓500个重点村和市级“创选评”单位包扶100户贫困户活动。今年,市政府又从城市建设资金中切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使市级财政年度投入资金达到2500万元,仅市上连续四年累计投入65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每年捆绑项目资金近亿元,各级包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捐资、引资达3000多万元,投入资金量之多、扶持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三是突出解决“瓶颈”制约,吃水难、行路难等现状得到初步改善。坚持整村推进,项目捆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下大气力解决以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为主要矛盾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到20**年底,全市共为旱腰带地区投入各类资金达5.62亿元,其中财政贴息信贷资金2.26亿元,部门捆绑投入2.7亿元,共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47个,新打机井59眼,新建人饮工程88处,解决了17.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域内应解决饮水困难总人数的44%;改造农村低压线路580公里;新修乡村道路566.8公里;新建修缮学校148所,占域内中小学校总数的53%。
四是稳步推进移民搬迁,部分特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对旱腰带地区水、电、路不通,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共建设移民新村(点)81个,移民搬迁贫困群众2245户、11364人,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
五是紧紧围绕增收主题,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上每年拿出300万元投放贴息扶贫贷款1.13亿元,主要用于旱腰带地区实施优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据统计,旱腰带地区苹果及杂果面积已达到63万亩,占四县果园面积的85%;奶牛存栏达到10.3万头,占到四县总头数的91%。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年引资4亿多元,旱腰带4县乳品、果品、建材等龙头企业达到31家,乾县银桥乳业、泾阳声威、冀东水泥等强势龙头企业的入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带动劳务输出人数增加4万人,为贫困群众开辟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六是着眼培育新型农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强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重视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6.9万人(次),输出劳动力4800多人,中小学生入学率提高到98%以上。旱腰带地区农村社会发育水平明显增强,贫困人群素质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旱腰带地区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旱腰带地区目前还有38.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还有41.6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二是县级配套资金没有落实,资金投入缺口大,捆绑投入的机制还未建立;三是干旱缺水和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约旱腰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全市各级特别是旱腰带四县党委、政府,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视困难、自加压力,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旱腰带扶贫开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实现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秦岭北麓山区和渭北旱腰带地区20**年基本解决温饱,20**年实现基本脱贫,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我市旱腰带地区20**年实现率先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会上,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会后,将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确保实现率先脱贫目标。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旱腰带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和外资扶贫等项工作。实行资金捆绑、政策倾斜,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稳定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咸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年实现“两个基本”。即:用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剩余353个重点村,38636人的移民搬迁建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使重点村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的改观,优势特色产业有较大的发展;使41.68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提高旱腰带地区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使旱腰带地区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在全省实现脱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切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从今年起,在重点村建设中要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目标,做到“五促进、五配套、五结合”。即: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个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公路、水、电、沼气、通信等“五通”工程;实现村两委会办公室、合作医疗室、文化室(农民夜校)、学校和商业网点五配套。做到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相结合;扶贫投入和各项涉农资金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科技扶贫与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相结合。旱腰带地区从20**年至20**年,每年至少要建设90个重点村,要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巩固,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4年彻底解决旱腰带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和重点村建设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整村推进,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会议发言,班主任会议发言稿,公司会议讲演稿,演讲致辞 - 会议发言
相关分类
会议发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