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9:40 浏览次数:990次 栏目:初一语文试题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出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欢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9、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20、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2分)
21、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4分)
23、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忘不了的出名和不出名的人,他们或者清纯、活泼、靓丽,令你崇拜;或者勤劳、淳朴、守责,令你敬重:或者热诚、创新、立业,令你羡慕;或者沉默、善良、正直,令你景仰……
请你从生活中去寻找一下,以《忘不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不少于600字。
www.170xue.com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题:略 5、C
6、第①句在句末添加“活动”; 第②句将“行动”和“积极”互换位置;第③句将“领导”改为“引导(劝导、劝说)”。(找出一处并修改正确得1分,其他方法修改正确也可。共3分) 7、略
8、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一实一虚,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3分)
9、忧国忧民。(2分)
10、熟悉 打开 虽然 第二天 (4 分)
11、(1)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来读,一读就是一整天。(2)赵普脸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 (共4分)
12、为治国而勤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而奏荐人才。 (4分)
13、(1)宋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2)说明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 (共4分)
14、鲁迅先生要以一元钱的低价卖给我两本我渴望已久的书。 (3分。意对即可)
15、内山老板叫“他”出来解难。 (2)“他”的外貌特征不平常——身体瘦弱但精神极好。(3)“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极慈爱和诚恳。(共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6、不好。“竹枝似的”令人想到骨瘦如柴,更能突出鲁迅先生瘦的程度;能更有力地表现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共2分。每点1分。判断不占分)
15.文中“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在得到鲁迅死讯时的感情是“悲愤”(悲痛愤怒)的。因为从原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追求进步的青年非常关心爱护,所以青年朋友们在得到鲁迅死讯时非常悲痛;又因为文中写道:“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可见鲁迅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这对他的健康定有不小的影响,现在鲁迅死了,所以青年们禁不住愤怒了。(共3分。感情1分,原因2分)
19、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2分)
20、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2分)
21、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3分)
22、“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的敬仰,同时一个“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4分)
23、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质,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3分)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及答案(苏教版)tag: 语文 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初一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