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语文初三文言文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木兰辞

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木兰辞

12-20 22:59:40  浏览次数:546次  栏目:初三文言文

标签:九年级文言文翻译,http://www.170xue.com 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木兰辞,http://www.170xue.com

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赏析: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有人考证,说这首诗也许是北魏时的鲜卑族民歌,翻译成汉语而成。诗歌虽翻译成汉语,但仍可看出北方民族的特色,如称呼君王为“可汗”,应征者各家自办戎装、购置武器、自觉出征的惯例等,都反映了北方氏族部落的一些民风习俗。诗中的木兰,也许就是北方民族(也许就是鲜卑族)的一个女孩:从他得知父亲被征入伍的消息后,立刻就能准备行装、立即就能出征,并且立即就能投入战斗看,她是个也如男子一样从小习武的女子。这也反映了北方民族强悍尚武的风格。

  这首诗主要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情。这当然可说是一件“奇事”。但从全诗看,全诗在描画木兰的形象时,并没有着重渲染这件“奇事”,而是把重点放在“木兰是女郎”这一点的刻画上。

www.170xue.com

  开头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歌一开头,就以美丽女性形象示人:在“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中,木兰坐在窗前(“当户”)织布:干的具有女儿特色的活儿,而“当户”二字,给人物形象以光线的映照,从而也增强了人物的美感。接着写她停机叹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也显然是女儿姿态。由于她的叹息,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于是引出了父女的一段对话:“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从对话中,我们也可感到,木兰思考的细心周密、关心体贴家人的思维与行事的女性特点。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与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承接第一段中的“愿为市鞍马”,写“市(“购买”)鞍马”,准备出征。四个排比句列出了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其实是都是同一个“市(“市镇”)”, 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就是前面说的“鞍马”。四句简单表述为“至市市鞍马”也可以,但这里用了四个排比句去铺陈,令人感到她我所做的事情的周密,以及准备的紧张。另外,如此排比、铺陈,也令人感到那浓郁的民歌风味;接着写行军、奔赴前线:“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写行军的情景及木兰行军时的心情。一方面,我们可看到行军的急促,军情之紧迫,另方面,我们也看看到,作为“女儿”的木兰那思念“爷娘”的心态:行军队伍离家乡越来越远了,“爷娘唤女声”也就越去越远,只听见“黄河流水鸣溅溅”,只听见“燕山胡骑鸣啾啾” 了,这怎能不挑起“女儿”那容易伤感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呢!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着戎装,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策勋十二转”,写木兰功劳之大(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木兰得到“策勋十二转”说明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是说天子赏赐之多(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木兰不用尚书郎”),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但她不便明言,天子却不知底里,读来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开头以三个结构颇为一致的三个排比句作铺陈,分别叙述了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读来极具民歌特点。再以木兰一连串女儿的行动,写出她对旧时闺房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这是木兰天然的女儿情态的最为直接的表述。最后写理了云鬓、贴了花黄、恢复了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这时,木兰最美的形象、就突出地显现在众人面前了。这可以说是“木兰是女郎”的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描写。

  最后第六段四句是故事的尾声。这四句可理解为木兰对上段火伴说的话,是对“火伴皆惊惶”的回答。木兰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同时也表现了木兰对十年从军却没透露自己的女儿身份的作为的自豪。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英雄故事,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业立功,都是英雄的作为。但这首民歌却没有把这些作为重点来写,反而没有忘记处处突出“木兰是女郎”的意思。突出了这一点,对英雄故事的表述不但没有丝毫损害,反而还增添了这个英雄故事的韵味与力量,民歌所塑造的女英雄的形象,就反而更为吸引人了。

,初三语文古诗词赏析:木兰辞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