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723次 栏目:高二文言文
参考答案:
一、1、B 2、D 3、E 4、B 5、D 6、D
二、1、①五人死因:\‘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②立碑缘由:\‘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2、点明五人死难是\‘激于义\‘,\‘义\‘字统领全篇,下文叙述五人抗暴献身,抒发感情,议论五人死难的意义,都是围绕\‘义\‘字展开的。
3、把\‘激于义而死焉\‘的五人与\‘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作对比,突出\‘独五人之皦皦\‘的伟大。
4、追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的经过。
5、与开头的\‘当蓼州周公之被逮\‘相照应。点明准确时间,说明记忆之深刻,影响之巨大。
6、一方面是因为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爱戴,\‘吴之民\‘要\‘为之声义\‘;另一方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
7、①\‘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②\‘众不能堪,抶而仆之\‘。③\‘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8、中逐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9、①\‘吴之民\‘与\‘五人\‘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作者写反暴斗争,不单写五人,而先写包括五人在内的\‘吴之民\‘,这就十分有力地表现民心所向、正义所在,说明五人的斗争事业与\‘吴之民\‘紧紧地连在一起的。②五人\‘按诛\‘是这场斗争的结局,反衬阉党以\‘吴民之乱\‘的罪名,\‘按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
10、表现了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11、①肯定贤士大夫买其头颅而函之的义举,表达了人们对五人壮举的钦敬。很明显,作者既歌颂了五人的英雄气概,又肯定了贤士大夫的行为,而对于贤士大夫的肯定,也正是对五人的歌颂。②照应前文\‘墓而葬\‘
12、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13、\‘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14、①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②又把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1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6、①交代主持葬礼的贤士大夫是对他们的义举的肯定,也是对五人壮举的颂扬;②照应开头。
三、1、D 2、D 3、B、题面与B均为宾语前置句,A是定语后置句,C为介宾短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4、B 5、D 6、C 7、D
tag: 练习题 高二文言文,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文言文
相关分类
高二文言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