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文言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564次  栏目:高二文言文

标签: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http://www.170xue.com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   ) ②(扁鹊)望而还走(   )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

  【创新能力训练】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③②⑤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2.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②揖

  ③曳

  ④凌

  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知识拓展--李白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着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着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着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