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阅读《幼学纪事》课前预习

《幼学纪事》课前预习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645次  栏目:高二语文阅读

标签:高二语文阅读训练,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幼学纪事》课前预习,http://www.170xue.com

  作者简介

  于是之,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民文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预习提示

  1、迅速浏览课文,注意本文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

  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贫寒家境)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时,遇上两位良师。(短暂上学)

  第三部分,写作者少年辍学,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不幸辍学)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业余求知)

  这四部分首先在时间上是先后联系的,其次在内容上由表入里,先写自己虽生长在没文化的家庭却怎么会重视文化知识的,这里既有环境的促使,更有老师的诱导,所以后来辍学求职了,还是不忘找机会学习,这在内容上是循序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

  语言特点:貌似轻松,实则辛酸、严厉。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写作材料,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归纳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材料:①贫寒的家境 ②周围环境大杂院 ③两位良师 ④中途辍学 ⑤辅仁大学旁听 ⑥上夜校。

  与中心的关系: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的事。在什么情况下求学?环境条件如何?这就需要交待家境的贫寒和环境的困难,所以文章首先写家庭贫寒,突出没有文化;写大杂院,也突出没有文化。这样就写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求学的艰难。为什么在如此艰难中,“我”喜欢读书,并学有所成呢?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尤其是两位启蒙教师。于是写两位教师的材料成了回忆的中心内容。中途辍学是求学生活的转折点,而且这段生活经历最艰难,也最能反映“我”苦学的精神,所以文章对旁听和业校学习生活做了细致地描述。纵观全部材料可以看到都是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的。

  [精读导引及疑难讨论]

  1.查查有关资料,先理解什么是幽默?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幽默写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格。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说得十分严肃。

  本文第一段交待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没有书,作者却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接着解释“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说得多么严肃,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得忍俊不禁,正当你想笑时,分明感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催人泪下。

  再如文章第三部份写作者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文章在叙述这沉痛的往事后不再去写令读者“哭”的话,而接下来的却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俏皮话,貌似轻松,却比涟涟的泪水更令人沉痛。这样幽默的语言就更深刻地表现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这句话用貌似豁达幽默的语言,揭露了旧社会对穷人的残酷剥削,生动地写出“我”家日益贫困的过程。

  再如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这句“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两句都是写大杂院里的人们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辛和无文化的困苦,而作者却是以嘻笑的笔触向我们展示这些。课文第四部分第七段还有一句:“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读后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笑声未落,却让人心中不免生出阵阵辛酸和敬佩之情,面对生活的穷愁,我们的人民不是潦倒而是执着,能够苦中作乐(以上例句在“教学设计•方案一”中皆可见到)。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所叙述的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数家珍,如同与我们诉家常,读来倍感亲切。这不仅是因为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和口语,而更主要地是源自于文章幽默的语言特色。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豁达的气度,来描写那些幼年所经历的辛酸往事,使人读来感到有趣、好笑,而正待你想笑时,又分明感到阵阵辛酸、凄凉,几乎催人泪下。所以本文幽默的特点应做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除了以上两句还有另外六句,同样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内涵,理解并感受文章文约意深和语言的精妙。当然,只靠分析是不行的,分析与朗读紧密结合,才会感悟深刻,读出感情。

  2.分别找出文中对比之处,然后分析对比手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鲜明强烈的对比是本文表现方法上的另一个特点。作者把“那么多好的教师和好的朋友”与恶劣的社会环境相对比,“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形成强烈反差,花了钱而经常不听课的“学子”和“我”这个“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作者虽未加任何议论,自会引起读者的认真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有关语句,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又如第2句,“每当路过孔德旧址,我还常常想起他来,我总觉得他或者是一位诗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老幻想着有一天会碰上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帮助自己、向自己传播革命思想的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匈牙利小说家用莫利兹曾说过:“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这种语言风格。

  比如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功夫,居然写出来了。”还有第三部分达七八段中的句子:“母子两个茫茫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的未来。”“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取当当。”其中老郝叔家“硬而且平”的炕和“茫茫”的重复使用,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而作者和老郝叔们是以平和地微笑面对的。

,《幼学纪事》课前预习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