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厦门市2017 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 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检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 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 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端上国际大餐桌,给我们剩下一堆鸡毛蒜皮烂骨头,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2001 年,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他当面斥责:“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他私下不止一次跟友人感叹。
有感于败多胜少,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梁从诫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屡败屡战。他说:“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自然之友”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次,在全国人大有关环境立法的会议上,作为唯一一家被邀请的NGO (非政府组织),邀请信的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 而不是“梁从诫”。
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杭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立即都会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 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一次专访中,梁从诫认真地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摘自2010 年11月3 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凯莉)
13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梁从诫身体力行做环保,他的种种颇为“寒酸”的生活细节与他“名门之后”的身份很不相称。
B .面对全场只有5 名观众的窘境,梁从诫没有气馁,依然坚持演讲,努力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C .温文尔雅的梁从诫骨子里有一股倔脾气,这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四处碰壁,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D .梁从诫十分抗拒“名门之后”的标签,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还活在祖父、父母的影子里。
E .文章重在表现梁从诫在环保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丰富的事例和精彩的话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4 .文中说全国人大会议的邀请信上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这意味着什么?( 4 分)
15 .这篇人物通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3 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汪水潭都有海洋的气息,,。
1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 三字经》 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一《弟子规》《 三字经》《 神童诗》 等内容。
(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 分)
( 2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 字左右)( 7 分)
五、写作(7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上海“11·15 ”火灾“头七”这天,10 万上海人自发用鲜花铺满了胶州路教师公寓外的街道。不少市民为祭莫者免费提供鲜花,代外地网友献花。
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检破烂的83 岁老人张忠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 万元巨款捐给慈善机构,而他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不过2 元。
东莞富豪刘柏权与儿子及直升飞机教练,见到两名劫匪骑摩托车抢劫路人.他们出动保时捷跑车、私人直升飞机、游艇全面围堵,将劫匪擒获。
对以上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字。
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1)亦余心之所善兮(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万里悲秋常作客(4)幽咽泉流冰下难
(5)则天地曾不能以—瞬(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阴:暗中)
3.A(②说的是贾诩的名望,⑤⑥是间接表现)
4.B(曹操撤军,因“国内有故”,而非因兵败)
5.(1)要是不成功,那么再逃跑也不迟。(“若”“济”“后”各1分,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李傕等因为这次功劳想让贾诩做侯,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以”“侯”“固”各1分,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了解他,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是一个特异的人才,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
董卓进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担任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为讨虏校尉。董卓被打败后,众人都很害怕,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想解散军队,抄小路回到家乡。贾诩说:“我听说长安城中正商议想要把凉州人都杀光,如果各位将领丢下部队单独行动,就是个亭长也能捆住你们。倒不如带领部队往西去,在所到的地方招募士兵,来攻打长安,替董公报仇,要是幸运的话事情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遵奉国家的命令去征讨天下的叛贼,要是不成功的话,那么再逃跑也不迟。”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李傕于是往西攻打长安。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李傕等因为这次功劳想封他做侯,贾诩坚决推辞不接受。于是改任命贾诩做尚书,主管选举贤才,任内匡正、助益的事情很多,李傕等跟他亲近但是又害怕他。这时候将军段煨驻守在华阴,他和贾诩是同郡人,贾诩就离开了李傕归顺了段煨。贾诩向来名声很好,为段煨的士兵所仰慕。段煨内心害怕贾诩夺去自己的权势,但表面上对待贾诩礼节很周到,贾诩愈感到不安。
张绣驻守在南阳时,贾诩暗中和张绣勾结,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劝说张绣和刘表联合。太祖接连攻打张绣,有一天早上他带兵撤退,张绣亲自带着士兵追击他。贾诩对张绣说:“您一定不可追击他,要是追的话肯定会失败的。”张绣不听贾诩的话,出兵和曹操交战,结果大败回来。贾诩对张绣说:“现在快速去追击曹操,再战一场的话肯定能取得胜利。”张绣道歉说:“我没有听您的话才到了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还要去追击他呢?”贾诩说:“用兵的形势有了变化,马上去追击他肯定是有利的。”张绣相信了他,于是收拾散乱的部下去追击曹操,和曹操大打了一仗,果然获胜回来。他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曹操撤退的军队,您却说我肯定会失败的;等我撤回来用打了败仗的士兵去追击曹操打了胜仗的军队,您却说一定会取胜。一切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些违反常理的事情却全部得到了验证呢?”贾诩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您虽然很擅长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刚刚撤退,曹操肯定会亲自断后的;追击的军队虽然很精锐,但是将领既然不如人家,他们的士兵也很精锐,所以知道您会失败的。曹操在进攻将军时没有什么失误,尚未倾尽全力却撤退了,肯定是国内发生了变故;而且他们已经打败了您,一定会轻装快速前进,即使留下将领来断后,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所以虽然用打过败仗的士兵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张绣于是很佩服。这以后,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贾诩说:“不如归顺曹操吧!”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带领部队归顺了太祖。太祖看到他们来归降心里非常高兴,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后来又升为冀州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厦门市2017 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