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180次 栏目:高考备考
厦门市2011 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离骚》 )
( 2 )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王羲之《 兰亭集序》 )
(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
( 4 )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 琵琶行》 )
( 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苏轼《 赤壁赋》 )
( 6 )舞榭歌台,。(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减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① 之奇。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抹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左冯诩,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曰:“不如从曹公。”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亮,谧曰肃侯。
(选自《 三国志· 魏书》 ,有删节)[注] ① 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误臣张良和陈平。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间行归乡里间:抄小路
B .典选举典:主管
C .诩阴结绣阴:阴谋
D .太祖比征之比:接连
3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3 分)
①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② 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③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④ 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⑤ 大战,果以胜还⑥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A .① ③ ④B .② ⑤ ⑥C .③ ④ ⑤D .① ② ⑥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贾诩看出后,感到不安,后来离开了段煨。
B .曹操征讨张绣,不料兵败,只得撤军。张绣欲追击,贾诩认为穷寇莫追。但张绣不听,结果大败而归。
C .贾诩一生数易其主,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傕、段煨、张绣等,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
D .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 1)若不济,走未后也。(3 分)
( 2)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菩萨蛮
[唐]温庭药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 1)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3 分)
( 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赤壁决战前夕,曹操在长江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文武官员。他乘醉横执长槊,立于船头,赋诗一首。一位部属当众进言,指出曹操诗句中的“不吉之言”。曹操大怒,用槊将他刺死。(《二国演义》)
B .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 新青年》 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C .双桥镇的失陷,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吴荪甫仍雄心勃勃,他与别人筹建了益中信托公司,千方百计地吞并小厂。然而不久后,吴荪甫却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子夜》)
D .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欧也妮瓜分的危险。于是,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欧也妮.葛朗台》)
E .涅赫柳多夫来到莫斯科,把“马斯洛娃案”上诉到枢密院。在审理过程中,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导致草率结案,上诉被驳回。(《复活》)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 1 )简述《 红楼梦》 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故事。
( 2 )简述《 巴黎圣母院》 中小山羊泄露秘密的故事。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①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② 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③ 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 尽心下》 )
【 注】① 穿逾:穿穴逾墙(行窃)。② 尔汝:轻贱之称.③ 姑(ti 如):探取,取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固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B .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 . “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 .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 2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一12 题。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已经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误乐化”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肤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以“三俗”为代表的“泛误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