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厦门2017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厦门2017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225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厦门2017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http://www.170xue.com

  但倒霉的是,我一学微笑,朋友们就问:咦,你傻笑什么?为什么得意?安什么坏心眼啦?唉! (摘自《青年文学》上半月版,有改动)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写的是,研究生实习期间,“我”在南疆结识了一位行乞的“虬髯老者”,并从他身上感悟到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B.作者描写这位街头乞丐,突出他的白髯和微笑,形神兼备;还写了他掩饰疼痛不让小姑娘察觉的细节,表现他的坚强。

  C.文章多次写到“虬髯老者”的微笑,这微笑中既有乞者的尊严和慈爱,更有仁者的达观与宽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D.这位行乞的“虬髯老者”像一位“导师”,给了“我”人生的启迪;又如“伯乐”那样从“我”身上发现了人性的优点。

  E.文末写到“我”学“虬髯老者”微笑,朋友们不以为然。他们嘲笑“我”学“虬髯老者”,仅“摹仿皮毛”却自鸣得意。

  14.文中说:“在我心里,一个暗示已然扎根。”这“暗示”指什么?请简要陈述。(4分)

  答:

  15.文中写到“我”觉得“有钱的路人才凄凄失助”,“如那老人一样的穷人,确实太少”。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www.170xue.com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来皈依了佛门,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况的巨大变化和他的许多观念不入流俗。

  B.文章列举李叔同的种种往事,意在说明他不把世俗准则放在心上,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

  C.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还告诫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从中可看出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

  D.李叔同穿着破衣烂衫去听西洋音乐会,反映出他摈弃物质享受又难舍艺术追求,内心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E.在文末,作者引用他人评价,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指出其局限,强调对其评价不能忽视时代和个人的因素。

  14.“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叙了李叔同的这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李叔同出家后,市长和将军请他吃饭,李叔同为什么“爽约”?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③这样的例子,可谓 。④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⑤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

  错别字 ,更正

  (2)请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1分)

  成语:

  (3)文中第⑤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改正: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3月15日“谣盐”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微博辟谣”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可没。

  (1)这场“谣盐”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请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18个字)。(3分)

  答:

  (2)网络传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作简要阐述。(7分)

  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浏览期刊网,《最故事》《最小说》《最推理》《最文摘》等书刊悉数入目;徘徊书店内,“最具人气的、最受欢迎的、最值得珍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之类丛书满架皆是。我们似乎遭遇了“最时代”。

  有人认为,这是浮躁的衍生物;也有人觉得,这正是时尚的体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体验?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厦门2011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上一页  [1] [2] [3] 

,厦门2017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