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225次 栏目:高考备考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来皈依了佛门,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况的巨大变化和他的许多观念不入流俗。
B.文章列举李叔同的种种往事,意在说明他不把世俗准则放在心上,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
C.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还告诫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从中可看出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
D.李叔同穿着破衣烂衫去听西洋音乐会,反映出他摈弃物质享受又难舍艺术追求,内心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E.在文末,作者引用他人评价,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指出其局限,强调对其评价不能忽视时代和个人的因素。
14.“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叙了李叔同的这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李叔同出家后,市长和将军请他吃饭,李叔同为什么“爽约”?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③这样的例子,可谓 。④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⑤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
错别字 ,更正
(2)请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1分)
成语:
(3)文中第⑤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改正: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3月15日“谣盐”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微博辟谣”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可没。
(1)这场“谣盐”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请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18个字)。(3分)
答:
(2)网络传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作简要阐述。(7分)
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浏览期刊网,《最故事》《最小说》《最推理》《最文摘》等书刊悉数入目;徘徊书店内,“最具人气的、最受欢迎的、最值得珍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之类丛书满架皆是。我们似乎遭遇了“最时代”。
有人认为,这是浮躁的衍生物;也有人觉得,这正是时尚的体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体验?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厦门2011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