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教学计划总结数学教学总结高一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03-09 14:19:42  浏览次数:201次  栏目:数学教学总结

标签:高一数学教学总结,高三数学教学总结,初中数学教学总结,http://www.170xue.com 高一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http://www.170xue.com

高一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高一数学试题的特点
1.试题的考查内容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测试,注重课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考查,有许多试题的编制,是以“双基”为立足点,进行横向类比、纵向加深或陈题开放。试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的掌握程度,做到了既考查全面知识,又突出考查重点知识,对重点知识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构成了试题的主体。
2.试题考查的重点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中较少出现刻板、繁难和偏怪的试题,避开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和繁琐的计算。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而不是简单的重现,对有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不作拓展与提高,同时考常见题型,各题都有比较常规的解法,解题思路的入口比较低,深入解题过程中设有不同层次的关卡,而且关卡的难度恰当,使考生的解题有拾级而上的感觉。
3.试题注意通法通性,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着重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4.整体难度较低,体现了试卷的模块检测功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即螺旋式上升,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养成关注课本的好习惯。

三、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全市共有##人参加,平均分为##分,80分以上##人,优秀率##%,60分以上##人,及格率为##%,最高分##分,最低分#分。
本次考试达标校共有##人参加考试,平均分为##分,80分以上##人,优秀率##%,60分以上##人,及格率为##%,最高分##分,最低分#分。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在这次期末数学考试中,我们共调查了三个达标校各两个班级的330名学生的答题情况。 从调查中发现,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难度普遍较低,分值相当,学生答题普遍较好,相对来说,第6、7、10题的得分稍差一些,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对方法掌握不够灵活。填空题的第13、15题较易,第14、16难度适中,能力要求上也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好的区分度。选择填空平均得分40.798,得分率达到85%。
解答题的第17题考查了学生对函数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由上表可见答题情况偏差,从调查了解到学生得分偏低,主要是单调性的证明不够规范。对函数的图象的本质不理解,对分段函数如何作图不理解,另外作图的细节问题也是失分另一原因。
第18题是考察学生对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的初步应用,根据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探索求直线的方程;根据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求弦长问题。这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答题较好。
第19题是考察学生对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互相转化以及立体几何简单证明,试题梯度小,思维量也不大,只要具有最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能完成这道题,学生的整体得分比较好。当然从调查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懂添加辅助线而出现零分情况,此外,也有定理条件书写不全,证明的逻辑性不够,不能准确应用立体几何语言阐述证题过程等问题。
第20题是一道简单的数形结合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构建函数解决现实问题,这本是一道好题,只因为是课本的改造题,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题型,对题型较熟悉。从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解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过程,造成满分率偏低。
第21题是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小综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命题老师在设置这个题目时,也想难住一部分学生,所以整体得分不是太高。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答题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问题的理解表面化。第2问求组合体的体积,很多学生对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认识不清,不善于观察几何图形等。
第22题考查函数的综合应用,作为压轴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这个题目的得分率非常之低,而且第1问中就有部分学生不能以简洁的形式作答,反映了学生灵活运用函数性质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较差,更有部分学生因为繁杂的运算而失分。对于第3问考查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未能解题。

五、试题对高一数学教学的启示
1.与时俱进,提升课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的观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新课程中的作用。当前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新课改的根本性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各模块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向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育意义,以《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强调过程与结果的有机整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要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教学中要注意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要注意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
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应当要有更开阔的视野,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从课改进行的程度,从知识结构的调整更新等多方面分析。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把握今后的教学才有底气。问渠那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的研究角度开阔后,新理念、新办法会油然而生,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化。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基”。我们在新课程的数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切不可忽视“三基”的落实,死抠一些难题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三基”的落实上,关健是要真正落实,经得起考验,只有“三基”扎实过关,才有可能去攻克难题。当然,任何考试对“三基”的考查,并非为考“三基”而考“三基”,采用的不是将其割裂开来进行机械或孤立的考查,而是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灵活和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上期期末考试的试题皆“朴素”,既无高深的知识,又无生僻的技巧,许多题目取材于课本的基本题或基本题的改造,即使综合题也是由若干个基础题的组合加工而成的。学生在解答中,很大部分的失分是学生基础不扎实,数学的运算能力较差,对运算能力只有着狭隘的理解,对学过知识还是停留在记忆、模仿阶段,并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当然难以灵活运用。我们在新课程的数学实施过程中,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系统设计,立体发展,让学生在老师的传授中得到点拔、归纳,引导学生既当演员,又当导演,体验知识与能力掌握中的全过程。
3.注重过程教学,引导主动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方式”。“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师要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练,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揭示问题的实质。遇到一个个问题时,能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观点上宏观地驾驭解题的思路,迅速地做出一般性解决,有效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意识。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人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就是说,我们所教的数学必须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网络中培养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生硬地将数学思想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是食而不化,那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不能做到应对自如。

,高一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