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名人传摘抄,名人传简介,名人传全文阅读,http://www.170xue.com
亚西尔·阿拉法特简介、个人资料,http://www.170xue.com
姓名:亚西尔·阿拉法特
国籍:开罗
年代:1929年8月4日
职位:原巴勒斯坦总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姓名:亚西尔·阿拉法特 原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9年8月4日 出生地:开罗 职务:原巴勒斯坦总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拉法特生平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Arafat)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也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倍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英雄出少年
阿拉法特的原名是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逊尼派穆斯林。在阿拉伯语当中,“阿拉法特”含有神与吉祥的意思。他的出生地和生日都存在争议。据认为,他于1929年8月4日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一个富商家庭。他在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6,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他的家世很好:母亲扎赫瓦出身于耶路撒冷的望族侯赛尼家族(该家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父亲阿卜杜勒来自古德瓦家族。该家族在十字军东征时从阿拉伯半岛迁往叙利亚,后于18世纪初移居巴勒斯坦加沙地区。
阿拉法特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母亲在他年仅4岁时便过世。父亲无暇照管孩子,便将阿拉法特、他的大姐依娜姆和弟弟送到耶路撒冷的舅舅家。3个孩子相依为命,一起在那里生活了4年。从儿时起,阿拉法特就无法与严厉的父亲相处。随着年龄增长,他与父亲关系日益恶化。比阿拉法特年长近10岁的依娜姆很早担负起照料弟弟们的责任。长姐慈爱如母,阿拉法特与她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
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他是小伙伴中的孩子王,经常组织大家象士兵一样进行分组操练。他敢于手执棍棒,近乎蛮横地惩罚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但是,他总是愿意同伙伴们分享一些好东西,颇有同甘共苦的豪气。
阿拉法特在10岁时随全家来到加沙定居。当地学校里有一为名叫马吉德·哈拉比的教师,有着强烈的反帝、反殖思想。他很喜爱聪明的阿拉法特,希望他能够成为亚西尔·比拉赫一样的阿拉伯民族英雄,因而经常用“亚西尔”称呼这个孩子。同学们也常常这样称呼阿拉法特。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地称呼他为亚西尔·阿拉法特。
从少年时代起,阿拉法特便关注政治,并逐渐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随着巴勒斯坦出现反对英国当局统治以及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当地阿拉伯民众急需武器。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便自告奋勇,从劫匪经出没的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甚至把武器从埃及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同年9月,以色列军队在贝京(后任以色列总理)带领下,血洗德杰尔·亚辛村,杀害了250多名阿拉伯人。阿拉法特亲眼目睹了以色列的暴行,于是,年仅19岁的他愤而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阿拉伯盟军的战败和盟军内部的种种纷争使阿拉法特逐渐明白,巴勒斯坦人悲惨命运是本民族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外国的干涉造成的。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旧制度,才能改变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
在革命的洗礼中成长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阿拉法特一度产生了前往美国学习的想法,却因为迟迟拿不到前往美国的签证而耽搁下来。此时,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给他以极大的鼓舞。于是,他转而决定去开罗学习,并寻找革命真谛。
1950年,阿拉法特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他并很快与纳赛尔领导的、力图推翻法鲁克国王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取得联系,并与纳赛尔的亲密助手阿密尔(后任埃及革命政权武装力量总司令)、毛希丁(后为埃及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萨达特(纳赛尔逝世后接任总统)等人建立了密切联系。
1952年,阿拉法特通过竞选成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成功说服埃及当局准许该组织创办学生杂志《巴勒斯坦之声》。这是巴勒斯坦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刊物,后来实际上起到了招募士兵的作用。通过经营这份杂志,阿拉法特与另一位重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布·杰哈德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954年,阿拉法特以学生联合会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公开提出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却遭到埃及当局以及革命后上台的纳赛尔的反对。1955年,巴勒斯坦学生联盟首次应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代表大会,阿拉法特第一次踏上国际讲坛,向世界人民宣布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心愿。
从开罗大学毕业后,阿拉法特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1956年10月,第二此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马上志愿到埃及军队服役,并成为一名少尉。在战斗中,他充分利用自己学习的工科知识,出色完成了拆除zha弹引信的工作,赢得埃及军方的高度评价。
1958年,阿拉法特前往科威特,担任公共工程部门工程师。在这里,他依靠自己的建筑知识,很快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为即将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杰哈德随后也来到科威特。两人认识到,两次中东战争证明依靠阿拉伯国家的帮助来实现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巴勒斯坦人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求得解放。他们商讨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组织,避免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控制。当时,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革命斗争正在一步步取得胜利,他们以弱胜强的斗争经验给阿拉法特以极大鼓舞。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联络散居各地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决定创办杂志《我们的巴勒斯坦:生命的号角》,并于1959年出版创刊号。该刊物后来共出版40期,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加入到阿拉法特领导的斗争行列。他们把即将到来的革命运动定名为“争取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阿拉伯字母简写为“法塔赫”(FATAH),而“法塔赫”在《古兰经》里的意思恰恰是“打开胜利之门”。随着时机日渐成熟,1963年2月,法塔赫由10名成员组成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秘密成立,阿拉法特成为10人集体领导成员之一。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成立,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月18日,8个背景各不相同的游击队组织在耶路撒冷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法塔赫”归属巴解组织领导。同年底,他亲手组建了“法塔赫”的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5年1月1日,他领导游击队在巴勒斯坦北部打响了反抗以色列的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参与指挥约旦、巴勒斯坦武装,对抗以色列军队。位于约旦的卡尔梅难民营由于经常给法塔赫战士提供支援,遭到以色列军队的进攻。守卫此地的“法塔赫”战士的装备差,人数少,但是,阿拉法特认为这是打击以色列、重振阿拉伯军队士气的好机会。1967年11月,纳赛尔会见了阿拉法特。此后,他还通过外交努力推动巴解组织成为巴勒斯坦人民惟一的代表,至此阿拉法特终于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领袖和巴解放事业的执牛耳者。
1969年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并在此后长期担任此职。并从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随着巴解组织武装力量羽翼渐丰,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出现紧张。当时,在约旦有众多武装巴勒斯坦战士,因而遭到侯赛因国王的猜忌。1970年9月6日的劫机事件,进一步激化约旦和巴解的矛盾。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解决巴解问题,双方间战争全面爆发。在约旦军队的压迫下,阿拉法特率巴解部队撤出安曼。在纳赛尔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到1971年7月,元气大伤的巴解武装力量全部撤出约旦。阿拉法特不得不寻求在黎巴嫩开辟新的根据地。巴解的到来又引发黎国内基督教和穆斯林两大派别于1975年4月爆发激烈内战,巴解也因支持穆斯林派别而掺和其中。
由于巴解武装力量以黎巴嫩为基地不断袭击以色列,以方决定将其一举铲除。1981年7月,贝京上台执政之后,命令以色列军队轰炸黎南部,遭到巴解报复。1982年6月,以色列大举进攻黎巴嫩,力图彻底消灭巴解力量。为保存力量,阿拉法特决定撤离黎巴嫩。经联合国斡旋,1.2万名巴勒斯坦战士分15批撤到8个阿拉伯国家,巴解总部则迁往突尼斯。1983年末,巴解又在黎巴嫩北部同法塔赫反对派和叙利亚军队发生冲突,再次遭到重创。面对现实,阿拉法特开始考虑改变斗争策略。
[1] [2] [3] 下一页
,亚西尔·阿拉法特简介、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