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阅读网名人大全曾希圣简介、个人资料

曾希圣简介、个人资料

12-20 22:44:14  浏览次数:655次  栏目:名人大全

标签:名人传摘抄,名人传简介,名人传全文阅读,http://www.170xue.com 曾希圣简介、个人资料,http://www.170xue.com
姓名:曾希圣 国籍:中国 年代: 职位:
忠诚的战士 光辉的一生  
  ———重温李先念为《曾希圣传》所作序言有感  
  《曾希圣传》编纂委员会  
  2004年10月18日,是曾希圣同志诞辰100周年。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心支持下,由军事科学院和安徽省委组织编写的《曾希圣传》也顺利出版了。江泽民同志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李先念同志在生前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李先念同志的序言,对曾希圣同志的一生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既充满对战友的深情怀念,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理解把握这本传记的“金钥匙”。作为《曾希圣传》写作组的成员,今天我们重温李先念同志的这篇序言,仿佛又一次拿起这把“金钥匙”,在这位革命家的引领下,去探寻另一位革命家追求真理、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 
  一 
  李先念同志称赞“曾希圣同志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党员”,“始终充满着革命激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信党的事业一定胜利”。曾希圣1904年生于湖南省兴宁县东乡州门司(今资兴市州门司镇)牵牛坳村曾家下湾,16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在恽代英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8岁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夏,曾希圣随哥哥曾中生一起来到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次年1月,他们俩经考试合格成为黄埔四期的正式生,但曾希圣因病退学,后转入实际上由林伯渠、毛泽东、李富春等共产党人主持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曾希圣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6年夏,从政治讲习班毕业的曾希圣,与同学段德昌、黄克诚等一起,积极报名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前线部队做政治工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一些人经不起严酷斗争的考验,纷纷离党。就在我党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刻,曾希圣同志毅然加入了党的组织,并接受党组织的指派,继续留在国民党军中,一方面做争取所部官兵投入革命的工作,另一方面负责收集情报和为武装起义购买枪zhi弹药等工作。从那时起,曾希圣同志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做秘密工作的才能和智慧。 
  二 
  李先念同志对曾希圣同志开创我党情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指出:“曾希圣同志是我们党的情报工作创始人。在红军时代,他担任中央军委二局局长……为毛泽东同志制定正确的军事部署、指挥红军作战,提供了许多准确无误的国民党军事情报。”李先念同志在序言中还引用了毛泽东、周恩来赞扬曾希圣和军委二局工作的话。毛泽东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周恩来也称曾希圣是我党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做情报工作,是曾希圣同志一生最富有传奇色彩,也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之一。1931年12月,由于斗争形势恶化,根据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安排,担任军委参谋部谍报科长的曾希圣,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中革军委对曾希圣的到来十分重视,立即委以重任。担任军委二局局长,是曾希圣革命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此后的7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用在红军情报工作上,发展技术手段,培养人才队伍,屡建奇勋。 
  1933年春,中央苏区开展第四次反“围剿”,曾希圣和他领导的二局截获了敌人的大量情报,配合方面军首长准确捕捉战机,从而彻底挫败了蒋介石的“围剿”阴谋。在此后不久的“八一”建军节,曾希圣和王稼祥、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滕代远等红军高级领导同志一起,被苏区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长征路上,湘江战役后,曾希圣和军委二局关于蒋介石调主力企图将红军“聚歼于北进湘西途中”的情报,坚定了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支持毛泽东等同志转兵贵州的建议,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没的危险。遵义会议后,经过严酷斗争洗礼的曾希圣和他所率领的情报队伍,经验更为丰富,方法手段更趋成熟,对复杂情报处置更加裕如,为毛泽东等领导指挥四渡赤水建立了奇功。特别是曾希圣所提的“假蒋介石之电调开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主力”的妙计,毛泽东、周恩来十分赞赏并付诸行动,取得了奇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后来形象地说,“我们和蒋介石打仗,好像玻璃杯里押宝,看得准,赢得了”,“曾希圣是‘搞玻璃杯的’”。 
  正如序言指出的那样,曾希圣同志“不愧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党中央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曾希圣坚决地站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这一边。他的哥哥曾中生曾受党中央的委派到鄂豫皖苏区任特委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同志之一,但张国焘到达鄂豫皖苏区后,即把曾中生作为排斥打击对象。懋功会师时,曾中生正被监禁,后惨遭秘密杀害。张国焘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曾想方设法动摇曾希圣,拉拢二局的主要骨干。曾希圣那时虽然还不知道大哥已遭杀害的消息,但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行径已让他恨之入骨。在党中央决定单独北上时,曾希圣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叶剑英的部署,带走了全部人员和装备器材。前来接应的彭德怀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希圣,你又为党立了大功!” 
  曾希圣同志领导军委二局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1936年12月12日,曾希圣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立即电话报告了毛主席,为党中央、毛主席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蒋抗战,抢夺了宝贵的先机。 
  三 
  李先念同志在序言中深情地写道:“我和曾希圣同志及他哥哥曾中生同志早就相识。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新四军五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他在七师任政治委员,我们这两支队伍互相支持,共同战斗在大江两岸,对他的情况我是熟悉的。” 
  1941年1月,蒋介石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惨案:皖南事变。当时担任新四军渡江指挥部指挥长、正在无为县东乡准备接应部队北渡的曾希圣闻讯悲愤万分。他立即投入接应皖南部队突围人员的接应工作。很快,中央决定将皖南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七师,任命张鼎丞为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由于师长张鼎丞在延安党校学习一直没有到职,曾希圣一人挑起军政两副重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七师边组建,边投入到反摩擦、反“扫荡”的战斗。后来他又担任中共皖江区委书记。曾希圣和其他党政军领导同志一起,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出色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广泛团结各方面朋友,巧妙地孤立打击顽固势力,在敌伪顽统治的夹缝中开辟了一小块根据地。 
  曾希圣同志还充分施展了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卓越才能。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活动,大力发展农副业、工业和兵工生产,建立根据地自己的金融机构,还向敌伪区和国民党地区开展特殊贸易,根据地经济建设成效显著,除供应七师外,还有力地支援了军部和兄弟部队,皖江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 
  七师刚组建时,部队不足2000人,代军长陈毅对曾希圣说:你那里困难,将来能带出1万人就是胜利。到1945年七师主力奉命北移时,已是一支3万余人的强大力量。 
  四 
  李先念同志充分肯定曾希圣同志“有高度的事业心,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勇于开拓的胆识和魄力,敢想敢闯,百折不挠,能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打开新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曾希圣长期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初期,安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生产水平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困。面对国民党垮台后留下的烂摊子,曾希圣提出:必须从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抓起。抓发展生产力,一定要从安徽的实际出发。在1949年担任皖北区委书记时,曾希圣就上书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治理淮河必须“苏豫皖同时兴办”,“三省协同办理”。这一建议,对一年后中央的治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主持领导治淮工程兴建佛子岭等五大水库以及淠史杭灌溉系统等配套成龙的水利设施,其中多项技术在亚洲乃至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效益惠及皖北广大地区。 
  在治水的同时,曾希圣又根据安徽的自然特点,提出了以“改变夏秋收成比重、改种高产作物、改变广种薄收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三改”方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55年,安徽粮食全面丰收。全省夏秋实产粮食共1152.9万吨,超过国家下达计划的28.88%,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53年增产244.5万吨。1956年元旦,毛主席在杭州听取了曾希圣关于安徽省推行农业“三改”的情况汇报后,以赞同的口吻说:“你这个曾希圣是抓生产力的,要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下去,抓出成效来。” 
  曾希圣同志十分重视工业的主导作用。他周密思考安徽工业结构和布局,兴建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农业机械厂,大力发展煤、铜、铁等基础工业。同时,还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加速发展安徽工业。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安徽共从上海内迁工厂106家,使安徽的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实力大大增强。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安徽工业已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1] [2]  下一页

,曾希圣简介、个人资料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