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书愤》公开课教案

《书愤》公开课教案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492次  栏目:语文综合性学习

标签:综合性学习资料大全,http://www.170xue.com 《书愤》公开课教案,http://www.170xue.com
一过十年,生死两茫茫……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陆游独游绍兴沈园与唐婉邂逅。两情久长,默默无语。陆游不相信眼前这憔悴的身影就是唐婉。回首往事,宛如春梦,可梦中佳人就在眼前,两人千言万语,此时无语凝噎。陆游伤感万千,惆怅不已,在沈园粉墙之上奋笔题下千古绝唱——《钗头凤·红稣手》: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愁怨难解,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世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斜语独栏。难,难,难。

人成名,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来问,噎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便郁闷愁怨而死。

万念俱灰的陆游从此复制了那个时代多数士大夫的历程,白日放歌纵酒,夜晚闲赋在家,空任岁月蹉跎。晚年的陆游,每年春上必由儿孙搀扶前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有寄情。以沈园为题悼念唐婉的几首诗,让历代有情人和文人骚客刻骨铭心,留下诸多的感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①
陆游
挥袖②上西峰, 孤绝去天无尺③.
拄杖下临鲸海④, 数烟帆历历⑤.
贪看天气舞青鸾⑥, 归路已将夕⑦.
多谢半山松吹⑧, 解⑨殷勤留客.
[注] ①梅仙山: 在今福建瓯县南二里. 绝顶, 最高峰. ②挥袖: 挥舞着衣袖. 形容登顶的喜悦状. ③孤绝句: 高耸的山峰顶处离天不到一尺. ④鲸海, 鲸鱼出没的海面. ⑤烟帆历历: 渔船分明可见. ⑥贪看句: 恋恋不舍地看着天气缭绕在明镜般的大海上. 青鸾, 明镜, 此喻大海. ⑦将夕: 将晚. ⑧松吹: 松风. ⑨解: 懂得.
[解] 登山望海, 流连忘返的情景.
鹧鸪天·送叶梦锡①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②, 平生豪举少年场③.
十千沽酒青楼上④, 百万呼卢锦瑟傍⑤.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⑥.
君归为报京华旧⑦,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 ①叶梦锡: 词人的朋友. ②东吴: 今浙江东部绍兴一带, 为古吴国东部. 帝乡, 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③平生句: 一生最豪放的举动是少年结伴欢游. ④沽酒青楼上: 在妓院饮酒作乐. 青楼, 妓院. ⑤百万句: 美人陪伴一次赌博输赢百万也毫不在乎. 呼卢, 古代一种睹博方式. 锦瑟傍, 锦瑟旁. 锦瑟, 琴之美称. 此代指歌女. ⑥尊前句: 借酒浇愁更觉凄凉. 尊前, 酒杯前, 此指借酒浇愁. ⑦为报京华旧: 请为我告诉京城的老朋友. 两 鬓霜: 两鬓斑白.
[解]送友还乡之际, 忆昔思今, 为自己年华老去, 一事无成深感悲伤.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①间, 丝毫尘事②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③, 卷罢《黄庭》卧看山④.
贪啸傲⑤, 任衰残⑥, 不妨随处一开颜⑦.
元知造物心肠别⑧, 老却英雄似等闲⑨.
[注]①苍烟落照: 青烟缭绕夕阳映照. ②尘事: 人间事, 意指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仕途. ③斟残句: 饮罢美酒而后散步穿过竹林. 玉瀣, 美酒名. ④卷罢句: 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 《黄庭》, 道家经书, 内论养生之道. ⑤贪啸傲: 喜欢歌咏自得. ⑥任衰残: 指任凭终老田园. ⑦不妨句: 到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 不妨随遇而安. ⑧元知句: 原先就知道造物主无情. 元, 同原. ⑨老却句: 就这样白白地让英雄老去无用武之地. 似, 就这样. 等闲, 平白地, 无缘无故地.
[解] 辞官归隐后表面清旷放达, 实际惆怅不甘心的心情.
朝中措·梅
陆游
幽姿不入少年场①,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②, 十分冷淡心肠③.
江头月底, 新诗旧梦④, 孤恨清香⑤.
任是⑥春风不管, 也曾先识东皇⑦.
[注]①幽姿句: 梅花高洁的幽姿不出现在春天百花争艳的喧闹时刻. ②飘零身世: 比喻梅花独自开在冬春之际, 百花争艳之刻便独自凋落的特点. ③冷淡心肠: 比喻梅花清高脱俗的品质. ④新诗旧梦: 指词人为梅所做的新诗和昔日赏梅的情景. ⑤孤恨清香: 因梅花的清香引发的对昔日同赏梅花之人的相思离恨. 孤恨, 此指离恨. ⑥任是: 即使是. ⑦也曾句: 指梅花也曾是最先报道春天的使者. 东皇, 青帝, 春天.
[解] 借梅花幽独飘零的身世, 表达自己身世之感.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①, 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④, 一任群芳妒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注] ①驿外句: 驿站旅舍外破残不堪的断桥边. ②寂寞句: 默默地开落无人护理欣赏. 无主, 没有人护理. ③更著: 还加上. ④苦争春: 极力在春天里与百花争艳. ⑤一任句: 任随群芳去嫉妒.
[解] 以驿外野梅寂寞无主的情景, 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如既往的高尚情操.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
    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也“ 闲”而又“戏”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书愤》公开课教案

相关分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