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窗》教学实录及专家点评

苏教版《窗》教学实录及专家点评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334次  栏目: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苏教版《窗》教学实录及专家点评,http://www.170xue.com
  师:说得很好,这可能就是作者的原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的巧妙。当然再好的构思,都离不开精彩的语言,本文的语言,尤其是成语的使用,非常有亮色,课后请同学们慢慢品味。现在如果让你用成语来描绘这两个人的品格,你能运用哪些成语?
  生14:近窗的人:舍己为人、高风亮节、胸怀坦荡……
  生15:远窗的人,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师:成语可能是难了一点,用词语来表达,怎么样?请你回答一下。
  生16:近窗的人无私、关爱、善良、真诚;远窗的人自私、冷酷、残忍、卑劣。
  四、续写结尾:百般红紫斗芳菲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的非常优秀。现在,我们来共同挑战最后一个难题:如果让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有创意,切合主旨,符合人物性格,你有哪些好的想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说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
  生17:我想引用顾城的一首诗。
  师:顾城的诗,我也很喜欢,你说。
  生17: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师:这个结尾,非常别致,对比的色彩很鲜明。
  生18:我想平淡一点。
  师: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18:他,无力地躺了下去,窗外,更加安静了……
  师:这个结尾很有意思,静中有动,表面的安静恰恰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波动。
  (下课了,响起了萨克斯乐曲《回家》)
  师:从好的方面,谁来说一说。
  生19:于是近窗边,又多了一个重症病人,继续为病友们编造窗外的美景……
  师:回答得很好,感觉近窗的人使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洗礼。人确实就是这样,比如说我,每次听到《回家》这首乐曲,都深有感触。“回家”,我认为它呼唤的不仅是回到我们身体栖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呼唤我们回归灵魂升华的家园——那就是人类要永远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我也想用顾城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课:“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户。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感谢同学们!让我们在《回家》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再见!

  王开东安徽无为人,教育理想主义者。2004年行走张家港外国语学校,主张“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从教10年,形成了“三有六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三有”——有趣,有情,有理;“六让”——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2004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余篇,小说、诗歌、散文20多万字,著有《非常语文课堂》(11月即将出版)和教育随笔集《不服从江湖》。
点评一
  

阳光下的美丽与诗意
  陈伟赛
  讲台上的王开东是一个充满阳光富于激情的人。这堂课,他以他的才子本色、诗人气质与鉴赏经验,把学生领进了文学欣赏的大门,师生一起品评了温暖而多彩的人性阳光。
  一、感受阳光:诗意的理解
  对泰格特的《窗》,教师读出了蕴寓其中的诗性之美,并以诗句贯穿课堂的形式传达了这种诗意。他以诗引入——《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这个“多美的名字”立刻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以诗化的诗言表达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在有的人眼里,打开窗帘,他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光明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他以诗句作结:“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户。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些诗句,带给学生的可能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善的推动。
  二、捕捉阳光:诗意的引领
  作为一篇微型小说,《窗》对教学的要求除了对主旨的正确理解外,还要有必要的鉴赏方法指导。王老师不着痕迹地将学生一步步“诱入彀中”: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内容,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去品味语言,用精彩而有表现力的话语去评价人物,既合理又有创意地续写故事结尾。
  文本是一个期待读者共同参与构造意义的召唤结构,它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既深入准确又有创造性的解读才能实现出来。但在文本“缄默的精彩”与学生鲜活的理解之间,却如同隔着滔滔银河,而教师有效的引导便是架起的桥梁。
  王老师以热情的鼓励和智慧的点拨引领学生抵达审美的彼岸。他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挑战权威,他利用“3•15”启示学生来维护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下课的乐曲“回家”,教师也能信手拈来,彰显主题——回家,呼唤我们回归灵魂升华的家园。教师的教学机智使学生放下包袱,踊跃表达,真是“救场”也诗意。
  三、展现阳光:诗意的表达
  我以为,这个课例最大的价值在于,整堂课节奏张弛有度,既轻松愉快,又充满思维张力。在宽松民主而又颇具挑战性的氛围里,学生时而发出小声赞叹,时而七嘴八舌地讨论,时而开怀一笑,时而恍然大悟。而高质量的提问“逼”得学生不得不参与文本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于是,他们在为难之后有所领悟,在领悟之后便有表达的冲动。他们认为近窗人见到的那堵“光秃秃的墙”不是真正的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他们用“公园和墙”来分别形容博大和偏狭的心灵;他们用顾城的诗句来表现远窗人灵魂的复苏……这些清新而诗意的表达令课堂倍添精彩。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平阳中学)

上一页  [1] [2] 

,苏教版《窗》教学实录及专家点评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