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207次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http://www.170xue.com
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吗
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很自由.
生:这样的课堂让人呼吸新鲜的空气,人会觉得很舒畅.
师:文章中也有这样一个课堂,在哪里啊
生:在森林里.
师:让我们来读读那段话吧.(出示: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
生齐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大朋友,走进了他的课堂,聆听了他的教诲.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希望我们可以记住他的话.(读题)坚定地对自己说(再读题)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这样生活,让生活在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从你的身上,从你的内心深处得到一点美好的东西.
下课
执教者教学反思
读一篇课文 认识一位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在家庭中成员之间互相传递雨衣,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并且都有能力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4月6日,在句容市双语学校举行的苏教版四年级教材培训会上,执教了这篇课文后,感慨颇多.
一,文本与资源,有效地融合.
第一次上这篇课文的时候,紧紧抓住了文中蔷薇花的弱小,反复地去读,去感悟,但一节课下来,总感觉到,课堂似乎缺少点什么,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忽然觉得自己走的这条路似乎窄了些,将课文读薄了,文中这个并不真实却又那么美好的故事怎么才能运用得更好呢
于是,翻阅了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资料,才发现这位教育家的魅力.充满童真却又充满智慧,他能从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他将教育变得那么艰难却又如此简单,也许,教育就是家庭中传递雨衣的动作或是母亲那不经意间一句话.于是,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走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去认识了这位教育家,从这个故事故事中让学生感受这位教育家带给我们的教育是无声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处理课后内容的时候,似乎走的过偏了,我在和同学们学习对话的时候,老师类似张贴标签式的体会让所有学生无所适从,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补充有时是必须的,但要更贴近文章本身,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
二,课堂的生成,可遇不可求.
在讨论到母亲和孩子的对话时,面对一位同学的问题,课堂像炸开了锅,孩子们通过朗读,体会,得出了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也使得对文章的理解更深了一层,这应该能成为课堂的亮点.但在面对这个问题,我自身还是显得比较慌张,因为在预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致使在处理方法上还比较欠缺,在关注这位提问的孩子时教师也显得不够真诚,也许鼓励一个孩子提问的勇气比让他解答一个问题更精彩.
三,关注文章细节,教学更细腻.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从课堂的流程来看,应该说线索还是很明朗的,重点研读母亲和孩子的对话时也花了很大的工夫,效果良好.但在关注文章细节时似乎很不到位.比如,文章中写到萨沙走到蔷薇花跟前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我只是一带而过,对于萨沙当时的内心没有很好地体会,正所谓观其行,闻其声,感其心.只有很到地走进萨沙的内心,才能深刻体会到萨沙这样做的动机,也才能更好地体会地感受到萨沙人小心不小,不甘示弱的良好品质.
虽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缺憾,但我不懊恼.我觉得我正在逐渐走出一个怪圈,那就是文章本身带给我的枷锁,这使我在研读文章的时候不再拘泥于文章中一些学生已经读懂的内容,纠缠于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从读者的角度看课文,从教者的角度看课文,也许更多的是应该如一文老师所说从学生的角度看课文.
读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我想这是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相信孩子们已经从心底爱上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也相信不甘示弱,关爱弱小会出现在他们的身上.

上一页  [1] [2]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