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外小说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比较阅读

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比较阅读

12-20 22:53:36  浏览次数:566次  栏目:中外小说

标签:免费小说阅读,外国小说阅读,免费小说在线阅读网,http://www.170xue.com 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比较阅读,http://www.170xue.com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比较阅读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一种常见题型。它通常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合并在一起设计考题,从而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评判能力。指导比较阅读,让学生熟悉比较点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平时教学中也可适当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两篇课文的过程中,我认为若将两者比较着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二者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人物的形象有更好的把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经过,反映了官吏恶霸的凶残、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从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中,可见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抗争的性格转变过程。全文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这两篇课文一中一洋,一庄一谐,似乎很难将二者扯到一起去。不过,细加分析,二者还是有可比之处的。 
  一、主题思想的比较 
  两篇课文都通过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反映了二者所处的时代特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林冲这个就当时社会来说不管从其社会地位还是个人性格方面看都完全不可能造反的人,最终铤而走险,上了梁山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使我们今天读来,仍然对那个不公正的社会感到愤慨。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的一系列具有喜剧特点的活动,用一种辛辣嘲讽的的口吻,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契诃夫在小说中借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口道出了当时要求变革的社会情绪。 
  两篇课文都反映了各自所呈现的社会的黑暗面,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反黑暗社会的意识。在表达手法上,一个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细腻描摹生活原貌,让人一目了然;一个以一种超越现实的再现手法,夸张变形地再现生活,让人们在笑过之后,有更深入的思考。但两者都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表达主题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人物性格的比较 
  林冲和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两个不同国家,不同作者创造出来的不同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二者没有可比性。不过细加分析,我们仍然会发现,两人身上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当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时,两人都选择了逃避与退让。 
  林冲的逃避与退让,在课文中表现得十分的明显。高俅要为自己的干儿子夺占林冲之妻,设下天罗地网,一定要将林冲置于死地;逆来顺受的林冲一忍再忍、一让再让,终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于是拔刀而起,杀了官府之人,流亡江湖,走上了梁山。林冲之反,乃高俅所逼,此所谓“乱自上作”也。“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是林冲的话,由此可见,林冲的反抗并非出自本身的自觉行为,而是被现实逼迫所致。他最后虽然选择反抗的道路,但我们在他的故事中,看到最多的是他与现实的不断妥协。 
  别里科夫的逃避与退让,在课文中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别里科夫其实是有没有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的影子。试想一下,如果林冲没有反抗,他会不会也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呢?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套子的力量是很大的,它统治着整个社会,并且禁锢着人的心灵,扭曲着人的性格。站在人物性格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想象到,别里科夫刚开始一定不会是愿意将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他对不公正的社会也应该有所反抗,但最终他是彻底妥协了。他也一样有过如林冲一样的挣扎,但因这种社会专制太过强大而败下阵来。 
  我们可以看出,两人都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都有值得我们同情的地方。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效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思考,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会上得更加精彩! 

,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比较阅读

相关分类

中外小说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