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指导

03-04 19:48:20  浏览次数:959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文言文阅读指导,http://www.170xue.com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讲解】
  1.答案项是A。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

  2.答案项是C。其余三项,“同情”在这里是指“情况相同”;“阴谋”是动词,“暗中谋划”;“存亡”在这里是“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

  3.答案项是B。两个“仍”都表顺承关系,相当于“于是,就”。其余三项,两个“而”字,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以”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后一个表示顺接,相当于“而”;两个“则”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4.答案项是B。
  (1)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
  (2)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
  (3)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
  (4)是赵襄子的行为;(5)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
  (6)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5.答案项是B。“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附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习题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5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    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存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侄们慈爱仁惠”。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①导亲于父兄②有礼于群臣③诚信于朋友
  ①臣无隐忠⑤以其私财忠于君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②③⑤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讲解】
  1.答案项是A。垄,坟。再如《荀子·礼论》:“故圹垄,其貌像室屋也。”

  2.答案项是A。不对,不回答。对,回答。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现代汉语中“不对”有三个意项:不正确,如“答案不对”;不正常,如“神色不对”;不和睦,如“这两个人素来不对”。

  3.答案项是C。“暮夜求”前省略的主语不是“梁丘据”,而应是“景公”。

  4.答案项是B。晏子所说的“忠”的标准是“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③是晏子所说“孝”的标准。④是叙事。叙述整顿朝政后的结果。⑤是概括梁丘据取宠的手段。

  5.答案项是C。“犯颜直谏”的表述不合文意。

  附参考译文: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侯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你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上一页  [1] [2] 

,文言文阅读指导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