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38:58 浏览次数:195次 栏目:工作计划
1、治理措施规划
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8km2,主要治理措施为坡改梯259hm2,经济林364hm2,果木林527hm2,水保林542hm2,种草60hm2,封禁治理2808hm2。工程投资4782万元。
20**年至2020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6km2,主要治理措施为坡改梯990hm2,经济林777hm2,果木林639hm2,水保林1004hm2,种草48hm2,封禁治理5698hm2。工程21528万元。
2、监测规划
根据大足县的实际,规划水土保持县级监测站1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9个,在20**年前全部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第八节 水资源保护工程
一、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工作,全县水资源保护要以水资源涵养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植被保护为重点,最终改善水体的水质。
1、水源头的保护
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化龙、上游、龙水湖3座水库进行植被建设83.34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15座,库内清淤106万m3,工程投资6890万元。20**年至2020年规划在担负城镇供水的小型水库进行植被建设39.8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17座,库内清淤63.6万m3,工程投资3399万元。
2、河流水源地的保护
为了加强河流供水水源地的保护,规划在20**年前在县城、中敖、龙水3个城镇完成河道疏浚16.5公里,植被建设33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5座,工程投资2908万元。20**年至2020年规划在县城、龙水、珠溪、三驱、万古、雍溪6个城镇完成河道疏浚20公里,植被建设38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7座,工程总投资3536万元。
二、水资源保护监督
全县水资源保护监督主要是对河流和供水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年投资36.54万元,“十一五”期间投资183万元,20**年至2020年投资365万元。
第九节 节水工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水资源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水不仅可以起到提高水资源效率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水污染的作用。
一、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改原有的深水漫灌为浅水湿润灌溉,大力推行成片“浅、湿、晒”、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节水面积6.57万亩,其中喷灌面积0.77万亩,管道输水5.8万亩,年可节水802万m3,工程投资2761万元。20**年至2020年,规划实施节水面积12.43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2万亩,管道输水11.23万亩,年可节水1410万m3,工程投资4829万元。
二、工业节水的重点是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节水水平。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拟定行业用水定额、节水标准,对企业节水实行目标管理。对新工业项目要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认可审批,坚持现有企业进行节水改造,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规划“十一五”期间投资2115万元,年可节水328万m3;20**年至2020年投资5312万元,年可节水779万m3。
三、积极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工作。要着力推广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对城市供水企业提出要求,减少供水环节的跑冒滴漏;要将污水处理回用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
第十节 农机化发展
一、发展战略目标
根据现有农机化基础,适宜机具的发展条件,以农机推广工作为重点,以大邮路、大铜路农机综合示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培育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12万亩,机收面积达到6万亩;到2020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48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2万亩,从而促进我县农机化工作整体推进、迅速发展。
二、农机化综合示范工程
规划“十一五”期间在雍溪镇、龙水镇、龙岗、棠香街道办事处建成粮油、蔬菜、经果类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工程投资1200万元,使四镇的机耕水平达到耕地面积的66%,机收达到稻麦种植面积的20%。到2020年前在万古、石马、三驱等20个乡镇实行机耕机收,工程投资6200万元,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30%。
第十一节 工程投资及效益分析
一、工程投资
1、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以重机水(1990)水基发第27 号、(1992)水基发第47号、(1995)水基发第13号、21号为依据,估算定额采用1998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概算定额》和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补充预算定额》,机电设备系统按水电物资部门售价计算。此外,有设计资料的按设计概算计算,列入重庆市西部供水规划的项目按西部供水规划概算;没有资料的借用有关工程资料按上述文件用类比法推算。
2、工程投资
本次规划工程总投资506612万元,其中水源工程159874万元,病险水库整治工程14521万元,河道防洪工程20880万元,灌区改造工程34258万元,农村饮水工程10590万元,城市供排水工程113126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6310万元,水资源保护工程104636万元,节水工程15017万元和农机化发展7400万元。其分期实施投资情况为“十一五”期间工程投资274741万元,20**年—2020年工程投资231871万元。详见工程投资概算表。
二、效益分析
本次规划全部实施后,全县将有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中型引水渠埝1处,小型水库61座,可联网运行,蓄、引、提总水量达2.52亿m3,有效灌面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以上,全县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将大大改观;随着病险水库整治和河道防洪工程的完工,全县防汛形势大大缓解;随着水土流失的治理,全县水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
1、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随着水利工程的新建和完善,可增加蓄、引、提水量9419万m3,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改善灌面10.86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1236万公斤;以30%的水利分摊系数计算,每年灌溉增产分摊效益可达594万元。随着城镇防洪工程的兴建,提高了城镇防洪标准,防洪保护面积3.25平方公里,农田1246亩,企事业单位126个,减灾效益4300万元。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恢复蓄水2065万m3,缓解洪水对下游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公路和耕地的威胁。
到2020年将增加蓄、引、提水量2792万m3,新增有效灌面1.5万亩,改善灌面13.5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1575万公斤;以30%的水利分摊系数计算,每年灌溉增产分摊效益达756万元。随着全县河道治理和城镇防洪工程的全部完工,防洪保护面积4.09km2,农田8018亩,企事业单位84个,减灾效益8500万元。
2、生态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使122.8km2内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25%,每年减少土壤浸蚀量8.5万吨,林草覆盖率达到29%,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元,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到明显改善。
到2020年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8.6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局部地区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龙岗、龙水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的“关、停、迁”,将使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
3、社会效益
随着骨干水源工程的兴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到2020年我县将基本实现水利化;同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将促进我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第五章 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领导
为了保障本次规划的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县、镇(乡)、村各级将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上成立“大足县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计划、财政、国土、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规划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批项目、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以保证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上,要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好部门关系,做到各负其职,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项目和资金管理
本次规划工程总投资50661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及重庆市支持352265万元,世界银行贷款9762万元,地方筹措144585万元。中央和市级财政筹资主要用于骨干水利工程和以公益性为主的工程;世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工程。地方自筹部分用于大中型工程配套和小型工程,我县主要筹资渠道有:第一,地方财政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第二,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开征堤防维护费、灌溉面积补偿费、水源建设费;第三,各级政府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拍卖筹资;第四,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受益对象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投劳投资兴修水利;第五,部分项目实行业主制,招商引资,由业主筹资。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tag: 暂无联系方式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开头,,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计划
相关分类
工作计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