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公文写作网报告总结计划工作意见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12-08 02:03:09  浏览次数:143次  栏目:工作意见

标签: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http://www.170xue.com 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http://www.170xue.com

  (二十四)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招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建设统一管理、供企业租用的员工宿舍,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农民工聚居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各地要把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单位聘用农民工,用人单位和个人可缴存住房公积金,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自住住房。

  八、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二十五)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凡招用农民工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要有农民工代表,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换届选举或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及时通知农民工本人,并引导农民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方面,要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等看待。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

  (二十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积极稳妥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各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乌鲁木齐市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应优先准予落户。各地公安机关要积极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办法。凡涉及农民工户籍及居住管理的各项规定,要及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二十七)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不得以农民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他人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但不能撂荒。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擅自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

  (二十八)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自治区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办法》,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常年设立农民工维权投诉电话,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处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要适当减免仲裁费用。

  (二十九)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自治区司法厅要会同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对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鼓励和支持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委托,并对经济确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少或免除律师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十)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权利。自治区总工会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入会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各级工会要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群众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九、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十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这是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落实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三十二)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重点要放到由南疆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北疆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区内向区外转移。积极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参与当地农村水利、农村电网改造、道路建设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要加强对接,有组织地在输出地和输入地、输出方和输入方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引导用人单位在农村建立劳务基地,强化技能培训。大力挖掘农牧区特殊资源潜力,开发农牧区旅游资源,开辟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新途径。

  (三十三)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调整投资结构,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加快形成政府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劳动积累相结合的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利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注重建设能够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小型项目。

  (三十四)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共设施。继续实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发展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

  十、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三十五)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好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各地、各部门都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认真落实。要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三十六)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自治区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区农民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检查督促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各地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引导和管理工作。

  (三十七)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农民工是我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生产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区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必须把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要引导和组织农民工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开展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要努力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遵守城市公共秩序和管理规定,履行应尽义务。

  (三十八)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要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市社区,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三十九)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统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输入地和输出地要搞好农民工统计信息交流和工作衔接。

  (四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帮助农民工的公益活动。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民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舆论监督。对优秀农民工要给予表彰奖励。总结、推广各地和用人单位关心、善待农民工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来源于www.170xue.com,欢迎阅读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上一页  [1] [2] [3] 

,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