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梦溪笔谈》二则

《梦溪笔谈》二则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610次  栏目:语文综合性学习

标签:综合性学习资料大全,http://www.170xue.com 《梦溪笔谈》二则,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

2、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及句读。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归纳、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5、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喙(       ) 穰(       ) 梵天寺(       ) 喻皓(       )

贻(       )讫(       ) 胠箧(        )  履(       )

2、填空:

本文选自                  ,共      卷,作者          ,字         ,浙江         

         (朝代)         家、         家。

课堂学习:

1、整体感知:

⑴、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句读。

⑵、这两则科技短文主要介绍了古代当时的科学成就,第一则反映了农业生产防虫问题,第二则反映了古代在建筑领域的科技水平。课文中的介绍精练、简洁,反映出《梦溪笔谈》文学色彩的一面,阅读中应细加体会。安排材料详略得当,是本文另一特色,要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

                  方为秋田之害                                                   

其喙有钳             蔽地              则以钳搏之                                  

悉为两段                   旬日            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分组讨论《以虫治虫》介绍了哪些内容?

 

 

5、《以虫治虫》各层所花笔墨是否均等?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6、全文总结:

《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在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体会《以虫治虫》文字简洁生动的特点。

课后练习:

1、《以虫治虫》一文中以虫治虫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阅读理解: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庆州界生子方虫                             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悉为两段                    

岁以大穰                        

[1] [2] [3] [4]  下一页

,《梦溪笔谈》二则

相关分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