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21 浏览次数:177次 栏目:语文综合性学习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天气“闷热” 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作铺垫)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
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
3、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6、“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7、“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四、合作完成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
爬下悬崖 |
动作 |
心理 |
哭 |
信心全无 | |
伸、探、踩 |
有了信心 | |
又照着做 |
信心大增 | |
移动、爬下、啜泣 |
巨大的成就感 |
tag: 教学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关分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推荐